8年前,浙江紹興,老百姓抱怨“錢是多的,水是臟的”;長興,所有的河道都呈醬油色。有人將煙蒂朝河里一扔,竟燃起了火;水鄉嘉興劣五類水占了58%,“河里臟得連個拖把都伸不下去”……
如今的浙江變樣了:安吉縣自豪宣布,縣域內任何一條河流都可以跳下去游泳!浙江八大水系中污染最嚴重的鰲江,江面重現水鳥云集的美景。湖州八成以上鄉鎮成為國家級生態鄉鎮……
“五水共治”,浙江交出一張漂亮的答卷。
7年投資4680億,“五水共治”彰顯決心
水體污染,根子在岸上。浙江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幾十年積累的污染欠賬要一朝銷掉,談何容易。
“拿出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響鐵腕治水攻堅戰,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的話擲地有聲。
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治水的重大決策:7年總規劃投資4680億元,實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
各級黨政領導的辦公室里都掛上了治水圖:“治水大行動作戰圖”“垃圾河、黑臭河治理作戰圖”“城鎮排澇水任務圖”“保供水重點工程布置圖”……每張圖上都標明了具體行動方案、路線和時間表。
“五水共治”,治污水是“大拇指”。浦江縣經過兩年整治,水晶加工戶從2.2萬家銳減到1243家,淘汰水晶加工設備9.5萬臺,徹底消滅飽受污染的462條“牛奶河”。今年底,浙江將完成鉛蓄電池、電鍍、印染、造紙、制革、化工等六大重點行業整治;目前22個特色小行業已關閉2557家低小散企業,全省規劃新建、改造六大行業園區62個,整治后的企業入園集聚發展,在2016年底前完成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百里富春江穿越桐廬縣,入江的都是涓涓清流。桐廬實現全域污水處理,農家所有生活污水先排放到窨井,經節水池、無動力厭氧池、三格人工濕地、沉砂池,最后出水能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類似的治污措施已經遍布浙江農村。今年底,浙江將污水處理廠全部覆蓋到建制鎮,基本實現城鄉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要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出水執行最高的一級A排放標準。
截至目前,浙江消滅超過5000公里黑臭河;11個設區市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超過90%;新增2000公里污水管網;城市內澇明顯改善。
“有污染,找河長”,機制創新提供保障
嘉興市委書記魯俊有一個特別的頭銜:殷家橋港河“河長”。凡是涉及殷家橋港河的治理事務,她都會直接過問。
“有污染,找河長”,“河長制”堪稱“五水共治”的關鍵之舉: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基層黨員干部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整治和管理。2013年底,浙江實現省、市、縣、鎮(鄉)四級河道“河長制”全覆蓋,目前浙江有6名省級河長、199名市級河長、2688名縣級河長、16417名鄉鎮級河長,并進一步向村、社區延伸,形成河長領銜、各方聯動、全民治水的大網絡。河長們考核嚴格,不合格、整改不力的“河長”,要受到行政約談、通報批評、考核“一票否決”、不予提拔任用等處罰。僅今年上半年,杭州就有20多名干部和有關工作人員因“治水不力”被通報批評、效能告誡。
全方位治水,并無先例可循,浙江創新機制體制,探出新路。
紹興的一噸污水排放權,在淘寶上拍出2.35萬元;杭州萬事利漂染有限公司獲得銀行253.771萬元的排污權初始交易抵押貸款……在浙江,排污權成為企業資產,不僅可以轉讓、出售、租賃,還可以用作抵押貸款。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治污,通過排污權的買賣,將環保優勢轉化為企業利潤。
跨域河道怎么治?在浙江,考核治水優秀的苛刻要求之一是:出境水好于入境水。浙江以設定出入境水質對比,考核出境水的水質是否保持甚至好于入境水的水質,解決上下游聯動、流域性治水難題。
寧波在全國率先以政府購買水質養護的形式治理內河:政府公開招標,要求3年內河道污染指數每年下降15%、水體透明度平均提升15%以上;治理結果由第三方定期監測。兩年下來,首批38條河道維護段河道綜合污染指數下降40%以上,水環境明顯改善。同時,吸納民資參與的PPP模式也讓水質維護成本平均下降近兩成,財政每年節省2000多萬元。
方便群眾參與、監督治水的創新舉措更是層出不窮。今年起,德清縣三合鄉的河道“河長”指示牌旁,多了一個群眾意見箱,上面還印著二維碼。這是鄉里創新設立的“護水e站”,公眾號管理員陳宏英說,每天都能收到群眾反映,哪里水藻多了,哪里水渾濁了,第一時間就收到信息,鄉民都把治水當自家的事了。
理念深入人心,愛水護水成為自覺
錢江源頭開化縣長虹鄉西坑自然村,彎彎清溪鋪滿斑斕的鵝卵石,石上趴著成群的野生石斑魚。鄉約規定,村民不能隨意捉魚,違反者要給全村人殺豬分肉,以示懲戒,這讓溪里的野魚越來越多,成為游客眼中的奇景。去年8月,長虹鄉敬魚文化節在這里舉辦,當天就吸引2000多名游客前來觀魚、敬魚。
今年底,開化縣將實現全縣禁漁。魚水不可分,自古開化就有“敬魚”的傳統,現在的開化恢復了敬魚文化節、“祭天祈雨”、“五月十三廟會”、“祈水節”等一批由水而生的民俗文化活動。
對水的尊重和愛護,已深深沁入浙江百姓的心底。
安吉縣雙一村掩映于群山翠竹之間,溪流中紅魚翩躚,古老的銀杏樹透出黃意,走進小村,呼吸間都是花木的清香,地面上潔凈無塵。“要保護這金貴的青山綠水,靠的是大家自覺。連垃圾分類這種城里人都難辦到的事情,我們早就實現了!”村支書朱學星很自豪。在雙一村,每戶村民自覺將廚余垃圾、廢紙塑料袋和可回收的電池等三種垃圾分開,村里有一臺日處理1.5噸廚余垃圾的機器,經過干燥、粉碎處理后,出來就是上好的花木肥料。
“大家自覺了,這水就不會再變臟了!”嘉興市秀州區王家涇鎮大壩村退休村干部史應生感慨,門口的史家路河,原來清潔工一邊在水面撈垃圾,岸上村民一堆垃圾就倒下去。第一次發垃圾筒,有村民說不要:“我習慣掃河里,方便。”現在護水觀念深入人心,再往河里掃垃圾?不可能!看到河里出現垃圾,村民馬上來報告。
“五水共治”帶來的不僅是環境變化,更能助農增收。
這幾天到嘉興市陳莊村,東邱港碧波蕩漾。正是旅游時節,“鴨司令”農莊游客不斷。老板傅生榮曾是當地有名的養鴨大戶,他感慨:“我養鴨幾十年,賺了錢,卻眼睜睜看著河水像醬油,臭味熏天。現在你看,環境這么好,游客越來越多,我走上了更高大上的致富路。”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