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同時舉行了五場專題議政會,涉及城市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等主題。市長繆瑞林率十個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其中一場專題議政會。會上,政協委員們紛紛就黑臭河道整治、棚戶區改造等話題提建議、出點子。繆瑞林不時插話,現場辦公,與委員互動交流。他透露,春節后市政府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治水,抓黑臭河道的整治。
家門口的黑臭河道啥時能治理好,不少市民非常關心。南京市政協委員陳學就提到了城市黑臭河道的治理。“采用控源截污措施,實際上污水就進入污水處理廠,還是沒達到地表水的標準。采用活水引流,把水沖到河里去,短期效果明顯,但污染物總量沒有削減。”陳學表示,他們調研發現,八卦洲一個小集鎮的景觀河里采用的是生物食物鏈修復,不截污不清淤,一個月就消除了黑臭現象,“這種技術其實是一個裝置生物菌種,在浮體內繁殖,噴灑到水里去,效果不錯。”
聽到這里,繆瑞林扭頭問一旁的南京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這個你們知道嗎?有沒有去看過?”當聽說沒有,他現場辦公,讓包洪新下午有空就去看看,如果證明確實可行,今后可以在全市推廣。
“黑臭河道的治理,不僅要讓顏色看上去不黑、味道不臭,更要對水質有高要求。”他透露說,市政府春節后上班的第一戰就是治水,第一件事就是抓黑臭河的整治,做好水污染防治。
去年南京整治了12條黑臭河道,繆瑞林表示,今年治理目標是36條黑臭河道,明年是57條,相關部門要立下軍令狀:條條必須整治到位。
現場下鐵令,今年整治36條黑臭河道
環境整治
會呼吸的“海綿城市”,如今是一個熱詞。會上兩位委員不約而同提到了關于海綿城市的建議。
南京市政協委員陳喜認為,南京的城市內澇主要是排洪管網鋪設等基礎設施普遍存在欠賬,城市化大幅減少了河網密度,阻斷水系連通性,僅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的10年間,南京就消失了20條河流。建議盡早開展海綿城市建設。
同樣,南京市政協委員荊福建也建議南京引入“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比如,在江北新區、城南智慧新城、河西、仙林等地區,新規劃的人行道和停車場按比例鋪裝透水磚。做好雨污分流也是建設海綿城市的一個重要舉措。在老城區,結合街巷出新和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建設街邊雨水花園和透水鋪裝的人行道。
聽完建議后,繆瑞林回應說,南京將盡快成立關于海綿城市的專家委員會,加強海綿城市的研究和建設,像江北新城等要按照海綿城市的標準去建設,不能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無論是海綿城市建設,還是雨污分流工程,我們都要改變思路,開門辦實事,加大市民的參與度、知曉度和滿意度,這樣百姓才能有幸福感和獲得感。”繆瑞林坦言。
開門辦實事,加大市民參與度知曉度
海綿城市
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是今年政府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南京市政協委員姚彬建議,探索“棚改市場化”,全力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的通道。一方面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PPP等多元化融資模式,適時出臺南京市購買棚改服務管理辦法,鼓勵引導開發企業參與。另一方面積極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探索通過提高搬家獎勵標準和放棄安置房源增加補助等政策,積極妥善安置群眾。
“對于棚戶區改造,有一個基本原則。”繆瑞林插話說,如果是成片棚戶區改造,那么一般按照就地、就近原則安置;如果是零星的話,做不到就地、就近安置,更多的是鼓勵貨幣化安置,在這個過程中要保證公平、公開、公正。今年南京的目標是完成25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
對于委員提到的商品房和保障房要打通的建議,繆瑞林表示,要用市場機制和方式來推進這項工作,“過去我們花了很大的代價,搞了幾大片區,但百姓不太滿意,覺得遠。”從全市看,鼓樓、秦淮的任務最重,需要市級層面來統籌、平衡。
成片改造就地就近安置,更多鼓勵貨幣安置
棚戶區改造
其他議題
全面兩孩放開后
兒科醫生配置能跟得上嗎?
南京市衛計委:鼓勵社會和個人開辦兒科診所
“全面兩孩放開后,想生的家長還是挺多的,但配套措施能跟上嗎?”昨天,在“共享發展”主題的專題議政會上,南京市政協委員劉曉霞開門見山問:“現在到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看病,已經人滿為患,以后怎么辦?”
對此,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王靜表示理解。“據我了解,市兒童醫院一名高級專家1天大約要看80個號,而一般專家1天要看200個號左右,基本沒有休息,這樣還不能滿足看病需求。”她表示,市衛計委會同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加強河西兒童醫院,加強二三級綜合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兒科建設和醫護人員培養、招聘等工作。同時,鼓勵社會和個人開辦為兒童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
為了減輕大醫院壓力,王靜也表示,要加強分級診療,引導大家合理選擇助產機構。
針對二孩媽媽多數為大齡產婦的現狀,南京還將深化醫聯體建設,加強醫技人員助產技術培訓,完善危重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會診的機制。“全市15家婦幼保健機構將加強孕前門診服務,特別是第一胎剖宮產、存在疤痕子宮的婦女,重點進行孕前咨詢指導,增強產婦自我保健能力。”
對于生育津貼計發、婚假產假哺乳假計假時間等方面的政策待遇,王靜說,還需要與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擬訂。劉曉霞建議,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繼續把以前的“托兒室”建立起來,解決女性上班問題。
教育過于關心分數
名校擴分校就一定是好的嗎?
政協委員建議:學校合并,不要丟了個性
在“綠色發展”主題的專題議政會上,來自南京市中華中學的政協委員嚴龍文提到了自己的老本行——教育問題。
他認為,南京市民熱衷于買學區房的背后,最大的原因來自對一些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放心。南京一直是教育改革的試驗地,嚴龍文表示,自從“關心分數”后,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將學校的一些優勢給丟掉了,如今南京也陷入了“名校擴分校”的怪圈,但一種學校的校園文化再優越,也不能代替教育的多樣性。
比如,南京四中是百年老校,具有優良傳承。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院士就是四中的校友。但如今,四中已經被并入了二十九中。嚴龍文呼吁,南京一些傳統和具有個性風格的學校,絕對不能在分數競爭中消失,這非常可惜。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