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張“網”鋪在水里,只要曬曬“日光浴”,就能把河道內的水體有機物分解,讓渾濁的河水變干凈。在吳興區環渚街道玉堂橋小區,這張“神奇”的網成了生態科學治水的新“利器”。
這就是新型治水設備石墨烯光催化網,在該小區的藤橋港里,450米長的河道內,共鋪設有378張網,每網覆蓋3.3平方米。“催化網上的附著物就是水體里的有害物質和藻類,陽光照射強烈時就會被網表面的材料分解,整個過程不需要用電,也不用清淤和換水,網也可以循環重復使用,大大提高了治水長效保潔的力度。”環渚街道治水辦工作人員介紹說。
據了解,目前這項科學治水技術正在藤橋港內試點使用,如果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的話,將針對全區小微水體進行推廣使用。
技術創新是推動吳興區水質提升的一大“法寶”。近年來,隨著治水工作走向縱深,吳興區不斷創新技術,以科學生態的手段來治水、養水、護水,打造水清流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美麗生態河道。
日前,一個個造型靚麗的生態浮島出現在市環城河城北段中。“本項目東起青桐大橋,西到項王公園鐵橋,河道總長800米,寬110米,水域面積為八萬八千平方米。”市環城河城北段水體生態治理工程技術部李經理對記者說道,鋪設生態浮島以此構成微型生態系統,發揮移動濕地的吸收凈化功能,進而提升河道水質。據了解,生態浮島中央主要種植美人椒、香蒲、紫羅蘭,外框種植鋸草、狐尾藻,這些植物對水體氨氮、有機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記者從治水部門獲悉,接下來,吳興區將在河道內陸續種植十萬株荷花,發揮生態治水和打造水體景觀的雙重作用。“目前對環城河的治理,我們正在積極開展景觀效果打造,將大幅度提升該區域的水環境以此達到水清景美的效果。”吳興區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吳興區還不斷深化“河長制”智慧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河長制”管理信息化系統作用,全面推廣“無人機”“河長APP”等信息化管理模式,以科學化手段促進治水成效再提升。截至4月底,全區交接斷面水質考核優秀,13個市控以上斷面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達100%。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