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海門高新區河道。記者戴躍華攝
年初啟動的淘汰100臺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整治行動,已經完成了大半,預計10月底前全部完成。這是今年我市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方面。
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是一個城市高水平發展的名片。我市始終樹立生態文明標桿,打造綠色發展標志,堅持人民滿意標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融入“三個文明”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要求,組織實施了一批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重點工程,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努力建設國內一流的生態宜居城市。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清潔水體等行動,完善生態建設機制,強化生態環境執法,充分彰顯海門江風海韻、碧水藍天的個性特色。
一個又一個環保專項行動,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去年全市共開展各類專項行動10個:化工園區整治專項行動、塑料粒子和廢鋁加工行業淘汰專項行動、東部管網印染企業提標整治專項行動、靈甸工業集中區特征因子治理專項行動、接管企業刷卡排污總量控制專項行動、青龍園區化工廢氣治理專項行動、海門高新區德新村環境整治行動、水環境百日整治行動、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專項行動、秸稈禁燒督查專項行動。截至去年底,236個環境問題已完成整改208個;對20家無證無照的廢塑料、廢鋁加工作坊依法予以查封;對東部管網6家印染企業實行停產整治;以刷卡排污為手段,建立“一企一證一卡”的企業排污總量控制新模式;用100天時間集中整治,對24條河流水環境進行了整治等。
高壓打擊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去年我市全年立案處罰案件92件,罰款金額562.7萬元。實施查封扣押3起,行政拘留2起,對2人實施強制措施。去年通過開展各類專項行動,共關閉企業22家,對63家企業發出停產整治通知,對34家企業發出限改通知。全面開展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工作,去年上報并公示的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數為1437家,其中淘汰關閉企業155家,完善備案1150家,整頓規范132家。截至去年底,已完成項目清理1437家,完成率為100%。今年以來,行政處罰32件,罰款金額為92.72萬元。其中,對9家畜禽養殖場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對2起違法排污案件移送公安實施行政拘留;對1起涉嫌環境污染罪案件正在展開偵查。
改善環境質量,規劃是前提。年初,我市出臺了《海門市新一輪生態文明建設兩年行動計劃(2017-2018)》,要求通過實施一批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重點工程,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計劃》確定,到2018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空間開發格局持續優化,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攀升,污染排放總量持續下降,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6月26日,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全市上下始終把生態文明作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海門”的重要標桿,以更高標準、更實措施,堅持不懈地解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實現生態海門宏偉目標。
全面啟動“263”專項行動,出臺了《海門市“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我市自年初“263”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相關工作。今年以來,我市先后召開了全市環境整治大會、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推進會、“全市兩河兩行業”整治動員會等,對“263”專項行動進行重點部署和著力推動。
年度綜合整治任務初顯成效。截至7月底,“兩減”方面,主要完成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整治60臺,完成率58.82%,余東鎮、海永鎮率先完成整治任務;全市26家磚瓦生產企業已全部整治到位;已關停或轉產化工生產企業13家、危化品碼頭3家,多家企業正在拆除設備或注銷變更營業執照,完成率56.52%,海門工業園區、海門高新區、常樂鎮、余東鎮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務。“六治”方面,河長制全面推行,河長巡察河道制度已成常態。全市流域重點斷面省考和南通市考達標率分別為66.7%、50%。累計完成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27.8公里。累計完成關閉拆除禁養區內養殖場86家,完成率98.85%。全市列入VOCs(揮發性有機物)整治任務企業89家,已完成59家,完成率66.3%。“三提升”方面,對2起違法排污案件移送公安實施了行政拘留,查處了海門市天尼電子有限公司非法填埋廢酸處理污泥案件。截至7月底,全市共交辦問題98件,共涉及11區鎮9個部門,已完成問題整治54件,整治完成率55%。立案查處60起,移送司法處置2人次,行政拘留1人次,處罰金額200多萬元。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