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鼎”,重10公斤,高半米,現代工藝澆鑄,代表著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最高獎項,成為近兩年浙江省各設區市、區(縣、市)黨委、政府競相爭奪的目標。
近日,浙江省湖州、紹興、金華、衢州4市,以及杭州市江干區、寧波市鄞州區、溫州市甌海區等25個縣(市、區),從省委書記夏寶龍、省長李強等省領導手中,捧回了“大禹鼎”。
榮譽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浙江全省水環境的全面改善。
據浙江省環保廳最新公布2015年環境質量數據顯示,浙江母親河錢塘江全流域水質已穩定保持在四類水及以上,在全省八大水系中率先全面消除劣Ⅴ類和Ⅴ類水;全省221個省控地表水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2.9%,比上年增加9.1%,增速為歷年之最。
統計表明,2014年、2015年全省社會公眾對治水的支持度均達96%以上。浙江群眾無不由衷感慨:兒時記憶中,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故鄉,又回來了。
浦江之變聞兩會
這幾天,當來自浙江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把浦陽江的故事帶入全國兩會現場時,得到了代表們的贊許和共鳴。
浙江治水之變,正是從浦陽江開始。這條發源于浙江省中部浦江縣天靈巖南麓的小江流,迂回曲折,經紹興諸暨市、杭州市蕭山區一路向東,在杭州市三江口與浩然而下的富春江匯流而成錢塘江,奔流入海。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最活躍的省份之一,因水而興的浙江省,也曾率先感受到了水環境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2013年初,浙江省多地出現網民“邀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呼聲,在當年的全國兩會上引起熱議,也引發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同年4月,在浙江省第十次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省委書記夏寶龍強調,要把群眾改善生活環境的強烈愿望引導到推動工作的實際行動上來,把生態省建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來。
這時,全省水環境污染最嚴重、矛盾最突出的浦陽江,引起了夏寶龍的注意。同年6月底,第3個“浙江生態日”前夕,夏寶龍率省有關領導冒雨溯江而上,親自督戰浦陽江,要求以浦陽江的治理為動員令,打響今后幾年浙江治水攻堅戰,并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
同年12月,浙江省委作出決定,著眼于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為突破口,倒逼轉型升級。其中,治污水被喻為大拇指,被擺在了第一位。
五指成拳,勢如破竹。全省治水大會戰很快掀起風暴。
浦陽江是典型的工業、農業面源和生活污染疊加類型。特別是浦江縣有近兩萬家從事水晶生產的小企業、加工戶,涉及到近20萬從業人員,是浙江傳統“低、小、散”產業的典型。全縣577條大小河流中,90%淪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
3年過去了,浦江縣借勢發力,以治水拆違為載體,共關停水晶加工戶19518家;關停印染、造紙、化工等污染企業300多家,關停率達55%;關停低小散畜禽養殖場671家,規模養殖場實現畜禽排泄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城鄉生活污水也分為四片區域截污納管。到去年年底,浦江縣22條劣Ⅴ類支流全部被消滅。全縣51條支流中,優于Ⅲ類水質的達到42條。浦陽江的水,清澈起來了。
離浦江縣城不遠的浦陽江同樂段,又名翠湖,曾一度黑臭難聞。如今,這里已經成為全縣首個天然游泳場。“這是多年不敢想象的情景。”目睹這一巨大變化,浦江農民陳明成動情填詞一首:“濁水復明澈,舊貌換新裝。英雄河面拼比,岸上指蒼茫。不懼驕陽似火,更喜微波碧透,奮戰會一場。整治出成效,萬眾享清涼。童稚鬧,翁嫗笑,壯青忙。哪需拘束,千姿百態最滄浪。黃綠紅橙黑紫,凝聚霓云片片,村落倍輝煌。客泳大洑堰,依戀忘還鄉。”
上下同欲逐清波
污染并非形成于一時,治水自然不能畢其功于一役。
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決策,并成立了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的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04年10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打響“811”環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動大會戰,對全省八大水系、11個區域性、結構性污染特別突出的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實施整治。首輪“811”三年行動,對全省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趨勢狠踩剎車,全省八大水系水環境質量取得了轉折性改善。隨后的兩輪“811”行動,推動了全省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然而,富裕起來的浙江人,已不再滿足于大江大河水環境指標的好轉,而是將目光盯上了身邊黑臭的小河溝。
“群眾的感受比評價指標更重要。”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態度堅決,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壯士斷腕”的決心,打一場治水的“人民戰爭”。
從一開始,浙江省就明確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線圖、“三五七”的時間表,從群眾深惡痛絕的垃圾河、黑臭河開始治起,要求三年(2014~1016)解決突出問題,明顯見效;五年(2014~2018)基本解決問題,全面改觀;七年(2014~2020)基本不出問題,實現質變。
“九龍治水”,抓住龍頭最關鍵。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五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省長任組長,分管環保副省長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全面統籌協調治水工作。省、市、縣均相應設立治水組織機構,形成了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套班子齊上陣的組織推進體系。
守土有責。守河之責誰來負?
2013年11月,浙江省政府下發《關于全面實施“河長制” 進一步加強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意見》,6位省領導分別擔任6條跨設區巿河流的河長。截至目前,浙江已形成由黨政負責人牽頭領銜、多部門聯合作戰、五級聯動的“河長制”體系;除6名省級河長外,全省現有199名市級河長,2688名縣級河長,1.64萬名鄉鎮級河長以及數萬名村級河長。
治水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的廣泛關注。浙江省人大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關心母親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盡代表職責”等主題實踐活動,全省8萬名人大代表在當地開展水環境調查,建言獻策。省政協也開展了“三級政協聯動、萬名委員同行、助推五水共治”民主監督行動。省公安廳也積極行動,在全省推廣實施“河道警長”制,加大涉水違法行為打擊力度。
要使水環境徹底改善,浙江治污水“嚴”字當頭:嚴格準入監管,不符合水環境功能區要求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嚴格整治倒逼,按“五個一律”要求全面整治重污染行業; 嚴格執行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落實太湖流域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實施錢塘江流域11個行業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流域內所有污水處理廠提標到最嚴格的一級A排放標準。
嚴管理,更要嚴執法。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全國環境監管最嚴省份”。2014年,浙江全省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9916件,行政罰款4.73億元;向公安部門移送環境違法犯罪案件1036件;行政拘留541人,刑事拘留1464人,超過全國總數一半以上。2015年全省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2513件,罰款4.63億元,其中按日計罰40件,查封扣押1150件,限產停產594件,行政拘留479件;移送公安機關案件1145件,行政拘留578人,刑事拘留1082人。
群眾有呼聲,政府有行動。而政府的治水真格行動,更感染了千萬群眾自覺投身家鄉治水 。
浙江臺州臨海市東塍鎮嶺根村有位87歲高齡的王義耕老人,自2006年就開始義務清理溪流垃圾、巡查宣傳保護溪流。五水共治行動開始后,王老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感動了千萬人。在臺州市開展的“垃圾河殲滅月”中,該市全民動員,一個月內清理垃圾河2561條共4710公里,得到了夏寶龍“有決心,有氣魄”的批示肯定。
在溫州樂清市,除了市、鎮鄉(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全市933個村的民兵連,創新設立“民兵河長制”,帶動全市10.39萬名民兵開展暗河暗溝整治、河道長效保潔、治水理念引導等工作。
嘉興海鹽縣村村設有“治水第一書記”、村村掛出“作戰圖紙”、村村修定“村規民約”、村村進行“水質公示”、村村配有“保潔隊伍”。在治水過程中以黨員干部帶頭,贏得群眾支持,激發群眾參與,形成了全民治水氛圍。
上下同欲,清波重現。據統計,短短兩年時間,浙江共完成垃圾河清理6500公里,黑河、臭河整治5100多公里。浙江省環保廳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221個地表水省控斷面中,Ⅰ~Ⅲ類占72.9%,比2010年上升11.8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占6.8%,比2010年下降9.9個百分點;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89.4%,比2010年上升1.2個百分點。
水岸同治縛黑龍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從治水工作開始之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就意識到,斬斷城鄉污染源,是整治水環境的根本之策。
在全面推進清理整治垃圾河、黑河、臭河“清三河”行動的同時,浙江省把治水目光轉向岸上,要求實現城鄉截污“兩覆蓋”——力爭到2016年、最遲到2017年,實現城鎮截污納管基本覆蓋;農村污水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基本覆蓋。
去年以來,一場建設城鎮截污管網和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的大會戰,在全省打響。各地“掛圖作戰”,紛紛制定時間表,落實到人、倒排進度。
劉家塘村位于浙北安吉縣上墅鄉,是當地第一批美麗鄉村精品村。以前的劉家塘村,雖然每家都建有小型化糞池,但生活污水經常滲漏,整個村莊惡臭難聞。2014年,劉家塘村承擔了國家科技惠民項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集成示范”試點,目前主體工程和管網已全部建成。
為截斷污染源,安吉縣共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3600座,實現102個行政村全覆蓋,新增受益農戶3萬戶。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安吉縣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出境水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截至2015年底,浙江全省累計建成639個鎮的污水處理設施,完成208個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新增城鎮污水管網6536公里,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的省份。
浙江省已完成1.61萬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污水治理終端站點9.51萬個,累計完成村內主管敷設2683萬米,受益農戶達395萬戶,全省78.98%的村實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農戶受益率達到65.52%。預計到2016年底,全省將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
工業污染源治理也走向深化。“十二五”以來,浙江省全面開展制革、印染、造紙、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業整治。截止2015年底,浙江全省六大重污染行業以及24個制革、印染、造紙、化工行業重點地區整治全面完成,全省共關閉六大重污染行業企業2250家,比原計劃多關停600余家。整治后,全省六大行業共削減廢水排放量40078萬噸/年、化學需氧量4.7萬噸/年、氨氮4330噸/年,分別較整治前削減了31%、39%、47%。
治水倒逼“兩轉型”
“治水的關鍵在于對體量巨大的傳統產業進行產能壓縮、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如果就治水而治水,即便花再多的錢,最終都會‘打水漂’。”早在2013年9月,夏寶龍就在《光明日報》撰文,系統闡述“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的理念。
本著這一理念,浙江省的治水攻堅,從一開始就找準了最終目標: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型、產業層次的提檔升級、綠色空間的挖潛擴容。
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竹林村曾是遠近聞名的養豬大村。在村民周凌峰的回憶里,2013年前,村里每年生豬存欄量有3萬頭,一度豬舍遍布、污水橫流……這種養豬村,曾經遍布嘉興各地。來自養豬業的氨氮、總磷成為水體主要污染源。
“生豬養殖再也不能任性擴張了!”2013年,嘉興市以背水一戰的決心,開始了生豬養殖減量提質的生態突圍。當地一邊做“減量”文章,堅決依法拆除違章豬舍;一邊讓“提質”成為養殖業的風向標,推動生豬養殖業從“低小散”向生態化、規?;?、集約化方向發展。兩年間,嘉興全市累計依法拆除違章豬舍1609萬平方米,不少養殖大戶轉型發展生態農業,豬場變果園,而且喜獲生態經濟雙豐收。
而浦江縣委縣政府最新交出的答卷,也讓很多人心存疑惑整治會影響當地經濟的人放下心來:2015年,全縣水晶產業不降反增,產值和稅收分別增長24%和2.6%。今年3月底前,浦江全縣水晶企業都將進入4個水晶集聚園區168幢現代化廠房內。在浙江省環科院專家指導下,浦江水晶產業園區建設了高效的污水處理廠,實現統一治污;生產固廢也得到妥善處置,真正走向“趨零排放”。
生態環境的優勢,正轉化為轉型發展、富民惠民的新優勢。
水清了,魚兒回來了,村莊環境也變得越來越美。浦江人真正發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5年,浦江美麗鄉村旅游業井噴,全縣旅游人數和收入同比增長181.7%、300.4%,并成功創建省旅游發展十佳縣。退出水晶加工的浦江農村,電子商務異軍突起。全縣跨境小包業務量同比增長65.59%,被認定為浙江省大眾電商創業最活躍的10個縣之一。
在錢塘江上游的衢州市柯城區,廟源溪、石梁溪通過黑臭河的治理,成為全市十大鄉村旅游的風景線,帶動沿線3萬多農民轉產轉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00多元。
在杭州市富陽區,治水帶來了全新業態的蓬勃發展。智慧經濟、高新技術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顯著提速,“硅谷小鎮”、“機器人小鎮”、“制造業小鎮”、“金融小鎮”逐步落地。
兩年多來,浙江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強力淘汰落后產能,累計關停整治提升特色小行業企業3萬多家、養殖場5萬多戶。2015年,全省規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6.3%、6.9%和6.9%,增幅均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如今,浙江正向著綠色發展的方向堅實邁進。
“我思古人,伊彼大禹,洪水滔天,神州無凈土!左準繩,右規矩,聲為律,身為度……”如今,這首《大禹紀念歌》在之江大地上傳唱,“五水共治”的美麗藍圖正逐漸化為美好現實。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