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水資源豐富。”這是上學時地理課本出現的內容。然而,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常務副站長朱廣偉告訴記者,和國外相比,中國水資源特別是湖泊資源并不富裕:“2007年調查全國湖泊的時候,我國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693個湖泊,加起來總共8萬1平方公里。這是什么概念,美國五大湖的第一大湖叫蘇必利爾湖,它自己就是8萬2平方公里,我們加起來比不過美國五大湖的一個湖,它是400多米深,我們的水量水質都沒法比,所以我們的湖泊資源非常的珍貴。”
在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早期的湖泊摸底中,研究人員發現,受氣候等因素影響,中國西部和北方地區湖泊總體呈萎縮消亡態勢且水質咸化、堿化十分嚴重;而東部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入湖污染物引起的湖泊水環境惡化現象嚴重。
2007年,太湖爆發了
藍藻水華事件。水華事件的發生不僅使公眾飲用水受到污染,更是對
湖泊生物造成了嚴重影響。經過長時間研究,研究所初步揭示了太湖藍藻水華形成過程。這為藍藻水華防控、預警奠定了基礎。此外,中國對于水華治理取得初步成功,也吸引了韓國、美國等國專家前來交流。截至目前,太湖尚未再次發生大面積水華事件,但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秦伯強坦言,太湖藍藻問題目前還無法根治。同時,他也表示,盡管在控源截污上做出了不少努力,但面對農村分散的面源污染,藻類回收仍是難題。藻類干化、如何產生經濟效益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突破瓶頸:“
控源截污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我們還面臨的我們做了很多農村面源污染,分散的污染很難處理,現在這個量很大,所以生態系統很難在短時間內很快恢復。藍藻水華預計還會爆發,但打撈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我們還是鼓勵,畢竟把氮、磷污染物取出來了。現在還面臨就是怎么處置問題,現在的技術瓶頸就是干化,干化后做肥料、可降解添加物也好都可以處理。特別是還要把成本降下來,只要是經濟上有利可圖的時候才成為資源化,但現在還需要研究。”
眾所周知,長江中下游是“魚米之鄉”。人口稠密,經濟發展快,對水體的污染也比較嚴重。朱廣偉指出,
水污染治理要靠政府、企業和老百姓共同努力。他還表示,政府可以細化排污標準,從而推動生態修復的進一步加快,“在一些國家,比如日本的琵琶湖,它要求盡可能提高標準、盡可能嚴格。對重要水體要大大嚴于國標。我們過去有種誤解,認為達到國標了剩下的出了問題就是政府沒管好。但是國標實際上是最低標準,國標就是在這個地方能實現,在貴州、新疆也能實現。就要設置地方標準,而且要嚴于國家標準。在琵琶湖流域的污水排放標準比國標嚴10倍。像美國在第一批治湖的時候,要求排放的磷幾乎測不出來。”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