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陶岔,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一渠清水從這里起程,源源不斷地流向1200公里以外的終點——北京團城湖。
一渠貫南北,河南和北京,就這樣緊緊聯系在一起。
2011年9月22日,河南省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簽署《豫京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兩地合作推向新階段。為深入推動雙方合作,8月22日,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省長陳潤兒率隊來到北京,將就深入推進戰略合作進行座談,簽訂“1+6”合作協議。京豫雙方面臨全新的合作機遇。
一渠清水,永續北送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南陽市保護生態、防治污染的任務十分艱巨。
南陽市痛下決心,關停企業800多家,同時還關閉畜禽養殖場660多家,取締養魚網箱4萬多個;先后因環保問題否定了73個大中型項目選址方案,終止了62個大中型項目前期工作。
除嚴格實施“加綠減污”制度外,南陽市還把庫區生態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嚴守1490萬畝耕地紅線、1630萬畝林地綠線、400萬畝水域濕地藍線,在規劃中突出了伏牛山、桐柏山、千里淮河、南水北調中線庫區和干渠“兩山兩水”生態建設,構建生態屏障。
河南省還劃定中線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面積3054.43平方公里,建成干渠兩岸防護林帶;確定大量污水處理、水土保持項目,水質保護目標全面完成……為北送清水,一系列措施陸續落地,兌現著河南的承諾。
讓匯水區兄弟“富起來”
從2014年起,北京市每年拿出2.5億元資金用于支援京豫對口協作工作,其中1.6億元資金重點支持南陽水源區水質保護、民生改善、產業發展、人才培訓等項目建設。朝陽區、西城區等6區(縣)與河南省水源地6縣(市)開展“一對一”結對協作。
北京市延慶區在內鄉投資建設5萬畝菊花基地,一期1萬畝已正式啟動;順義區推動順欣公司與西峽縣有機農業開展合作;朝陽區投資386萬元在淅川縣建設渠首朝陽希望小學……2014年至2015年,北京市已累計援助河南省對口協作資金5億元,實施了169個援助項目,為水源地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淅川縣去年還與北京朝陽區簽署“旅游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多期旅游人才培訓,開通了受水區與水源地之間的旅游專線。2015年淅川縣共接待游客540萬人次,綜合收入25.6億元。
打通豫京合作經絡
為實現“水清+民富”,河南匯水區積極轉型,開動智慧,努力發展綠色產業、循環經濟。2015年,淅川縣有機小麥、有機紫薯、有機源皇梨等多種農產品獲得國家有機認證,加上丹江魚、石臼辣椒、六全園調味料等特色農副產品,擺上了京津居民的餐桌。
以清水為媒,謀合作共贏。一批批合作協議先后簽訂、重大產業合作項目相繼落地——南陽中關村科技產業園揭牌等8個項目陸續進駐。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至今,河南省與北京地區合作項目共計1911個,合同利用北京地區資金10870億元,已實際投入4319億元,占“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引進省外資金的14.3%。
回首過去,豫京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展望未來,同飲一渠水,北京與河南將攜手邁向新的征程。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