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鋼鐵行業受到市場供大于求,以及原材料價格偏低的雙重壓力,多數鋼企處于虧損或高成本運行狀態,螺紋鋼價格更是下跌至3000元/噸以下,成為名副其實的“白菜價”。
在環保形勢日趨嚴峻的當下,近年來,大氣十條等新《環保法》實施,鋼鐵行業排放標準相繼收嚴。環保已是影響鋼鐵企業競爭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
今年召開的“兩會”上,來自鋼鐵行業的代表也從清潔生產、化解產能、循環經濟等方面,給行業發展支招獻策。
新增產能被控制
2014年,我國從政策上嚴格限制了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除新疆地區外,其余省份全年均無高爐新建計劃,鋼鐵新增產能被控制。
其中,河北省作為全國最大鋼鐵生產基地,由于京津冀地區的嚴重霧霾,不時被強制采取停產限產措施。雖然對于環保排污設施較為齊全的大型鋼廠影響有限,但中小型鋼廠的生產卻受到了較為明顯的影響,導致鋼材整體產量增速下滑。
七成企業未達要求
新《環保法》在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上做出重大調整,由“環保應當與發展相協調”修訂為“發展應當與環保相協調”。地方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實施細則、考核辦法也陸續出臺。種種措施表明,環保將對鋼鐵產業構成一種資源環境底線上的“新常態”。
未來,企業違法違規的成本越來越高,付出的代價將會越來越大,即使非經營不善的鋼企,也會因環保不達標而被淘汰出局。
根據中鋼協測算,按照新《環保法》要求,目前70%的鋼鐵企業沒有達到新標準要求,需要增加新的環保設施。在鋼鐵產能矛盾突出、需求停滯不前、行業整體微利的背景下,將會有更多鋼廠退出市場,而大型鋼鐵企業也在通過降低成本核算和轉型非鋼產業尋求生存空間。
環保改造成本壓力很大
自今年1月1日起,《鐵礦采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8項標準已經開始全面實施。新標準幾乎覆蓋了從鐵礦石采選、燒結、煉焦、煉鐵到軋鋼的全工序。
為滿足新排放標準,預計鋼鐵行業實施環保改造總投資約需900億~1100億元。在鋼鐵行業普遍虧損的當前,包括燒結煙氣全面凈化、高爐系統全面達標、煉鋼系統全面升級等環保改造的難度可想而知。
以河北省為例,河北要求所有燒結脫硫設施旁路全部拆除,這將導致一些偷工減料、設計有缺陷的脫硫設施無法維持運行,必須進行整改,甚至推倒重來,投入將是雙倍的。
其中,為實現達標排放,河北邢鋼累計投資1.14億元進行燒結機煙氣脫硫治理,投資2000多萬元對煉鐵、煉鋼區域除塵系統優化升級。目前,邢鋼噸鋼環保成本為140元,比行業平均水平高30多元,噸產能環保投資150元,比行業平均水平高50元。
新法將建立更公平市場
國內鋼鐵市場亂象叢生,不公平競爭由來已久。
對于環保不達標的鋼企來說,生產相同數量的鋼材所消耗的成本要比那些安裝了環保設施的鋼企少得多,而這些不環保鋼企往往通過低價賣鋼的手段搶占市場份額。到最后,損失最大的是環保達標的鋼企,阻礙了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
新《環保法》的實施,對于那些不達標的鋼企才是真正的壓力。只有不遵守公平競爭的鋼企退出鋼鐵行業,才能真正做到行業改革和進步,發展才能步入正軌。
全國人大代表、包鋼總經理李春龍:
發展循環經濟搬掉鋼渣大山
2014年,包鋼共投入23.56億元,重點推進71項環保項目。其中,包鋼慶華脫硫項目是內蒙古包鋼西北創業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寧波太極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區域型循環經濟示范項目,不僅消納鋼渣,副產物還能用于鹽堿沙荒地改造。
項目采用包鋼煉鋼產生的轉爐渣(鋼渣)為原料,在對鋼渣進行鐵資源充分回收產生的鋼渣粉進行再利用。鋼渣粉替代石灰或石灰石等傳統脫硫劑來吸收二氧化硫,脫硫后的副產物被用于鹽堿沙荒地改造或作為水泥原料被綜合利用。
項目投運后,每年將減排約7000噸二氧化硫,消化鋼渣粉約2萬噸,將產生2.6萬噸左右脫硫副產物,節省石灰石1.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萬噸,可改造400~800畝鹽堿沙荒地。
之前,包鋼每年為了減排二氧化硫,需要消耗約60萬噸石灰石用于脫硫。以石灰石200元每噸計,僅此一項費用就高達1.2億元,并產生約80萬噸的脫硫渣,不能被完全綜合利用。
全面使用“鋼渣法脫硫及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僅包鋼每年將消化120萬噸左右的鋼渣粉,而包頭地區的火電、化工、冶金行業的企業的脫硫系統可完全消化剩余的100多萬噸鋼渣粉,將徹底搬掉鋼渣這座大山。
盡管包鋼在廢渣綜合處理利用領域取得了突破,但有些技術應用、運行成本等問題尚需要再研究和實踐。新《環保法》已經實施,高耗能高污染的鋼鐵行業無疑面臨著更大挑戰,進一步提高冶金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是所有鋼鐵企業轉變生產方式、合理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武鋼董事長鄧崎琳:
跟隨一帶一路找到好出路
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長期粗放發展的矛盾集中爆發,行業遭遇新世紀以來最困難時期。面對行業“寒冬”,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個大型鋼鐵企業,武鋼也和全國其他的鋼鐵企業一樣,接受了很多挑戰,艱難轉型。
首先在鋼鐵主業方面,武鋼采取了“武鋼本部不再新增一噸鋼鐵產能”的措施,產能不再投入。
其次面對鋼鐵主業市場嚴重過剩、價格下滑,武鋼加強產業調整和結構調整,保質保量地研發生產市場需求的品種。沒有市場需求和沒有效益的,不生產或者少生產。
武鋼的硅鋼水平處于世界一流。但10年前,中國硅鋼的HiB鋼全靠進口。2006年以后,武鋼把日本和德國的市場搶回了30%以上,但是還有60%~70%靠進口。
中國鋼鐵要在轉型中淘汰落后,消化過剩產能,有些產能是可以轉移到國外去的,而且國外也有市場需求。東盟、非洲及拉美國家蘊涵巨大的市場潛力,在“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中,鋼材凈進口國占70%以上。我們要把富余的產能裝備“搬遷”過去,既可以在“一帶一路”上做一些事情,也可以把鋼鐵的過剩產能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出路。
本文來自《中國環境報》11版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