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河長,是極其特殊的一種身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1月27日下午5時,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閉幕。從省人民大會堂里走出來,柴永強、趙躍進、戚永遠3位委員臨別之際,許下一個約定:如果今年大家還當河長,明年省兩會再次聚首杭城論道。
省政協委員、嘉興市副市長柴永強認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兩大轉型升級組合拳“重招”,是浙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是建設“美麗浙江”的品牌工程,更是廣受百姓點贊的民心工程,必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毋庸置疑,對浙江而言,治水拆違,已成為加快綠色發展、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助推器。
回頭看——看經驗,找短板
這是一份令人自豪的成績單:過去五年,浙江堅定不移地推進環境整治,尤其是2013年以來,打響治水拆違攻堅戰,共消滅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5106公里,新增污水收集管網11500公里,完成“三改”面積5.8億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面積4.7億平方米。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新面貌:之江大地,一條條河流逐漸變清,重現兒時美景;城鄉面貌告別臟亂差,變得有序、清潔、靚麗。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斷面比例提高11.8個百分點。5500萬浙江人的共同家園,向著天更藍、水更清、地更凈的目標前行。
在柴永強委員看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是浙江的兩大創舉。工作機制、工作理念、工作目標和工作體系,都十分完整且富有成效。面向“十三五”,這兩面旗幟還是要高高舉起,常抓不懈。
“成績固然可喜,但也要冷靜下來思考,有哪些成功經驗,有哪些不足之處。”來杭參會首日,省政協委員、臺州市副市長趙躍進就直抒胸臆:“治水是項系統工程,不可隨便匆忙上陣,只有科學規劃設計,合理安排施工,抓好工程質量,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常在廣州和浙江兩地奔走,去年以來,省政協委員、浙大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李繼承鮮明地感受到治水拆違給浙江環境面貌帶來的巨大變化。他的看法也和趙躍進委員一致:“‘五水共治’已有兩年多,那就要堅持‘回頭看’,查找短板,發現問題,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進行彌補和改善。”
說到短板,李繼承委員還建議,“五水共治”的各項工程,應更加因地制宜,符合生態學導向。因為他在農村調研時,發現很多過去充滿自然野趣的鄉村河道,因為治水工程過于“簡單劃一”,失去了原有的美感,“河岸兩邊的駁坎,統統用水泥抹起來,河道生態遭到破壞。”
為此,他建議政協委員可階段性地對這些重大民生工程“殺個回馬槍”,堅持“回頭看”,為工程能夠起到更好效果,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
治水如是,拆違也一樣。省人大代表、瑞安市塘下鎮陳岙村黨支部書記陳眾芳分析說,有些地方違建反彈,與規劃和管理滯后有關,“要加快建立健全‘三改一拆’長效機制,對拆后騰退的土地,及時明確規劃和用途,對拆后重新違建的要予以嚴厲懲處。只有這樣,才能杜絕違建死灰復燃。”
向下看——看民情,促共治
27日上午,寒潮過后的杭城,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
政協分組討論的間隙,柴永強委員和麗水市副市長戚永遠委員分別從民盟、民革的會議室里走出來,坐在走廊的沙發區,交流起當河長的酸甜苦辣:“你那條河叫什么名字?”“松陰溪啊!”“你的呢?”“明月河,還有蘇州塘。”“名字都很好聽!”兩人感慨道。
農村治污是當前治水的重點。嘉興是平原河網,水體流動性差,在農村埋設生活污水管道時,為形成自然落差,污水管道的埋設,也必須由淺入深,而最深處要達七八米,但這樣卻不利于日后檢修。這是柴永強委員的苦惱:“你那兒肯定不存在這樣的煩惱吧?”戚永遠委員點點頭,但他又說道:“在麗水山區,住戶相對分散,空心村多,實施農村污水處理工程,成本高難度也很大。”
“眾多民生實事中,老百姓對‘五水共治’的滿意度最高,我們必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戚永遠委員說。
隨著交流的深入,兩人同時說到一個問題:治水,終究是要凝聚社會力量。“治污水,保清澈,或許會牽扯到許多單位、企業甚至個人的利益,也需要水系脈絡上各個地方互相配合與支持,更需要全民主動參與的主人翁意識。”他們表示。
有個畫面讓戚永遠委員印象深刻。麗陽坑,曾是麗水蓮都區內一條著名的黑臭河,沿岸居民怨聲載道。麗水市委主要負責人不畏艱難,主動擔任這條河的河長。經過整治,麗陽坑如今煥然一新,沿岸居民拍手稱贊。令人欣喜的是,沿河的一群老年居民,還主動成立護河隊,守護著門前的一溪碧水。
“治河,光靠黨員干部沖在前面還不夠,還要發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戚永遠委員說,在健全治水長效機制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建立群眾參與體系,提升群眾對治水的認識和意識,“要化行政推力為百姓的自覺行為,讓治水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目標。”
在嘉興南湖,成千上萬的養殖戶為配合“五水共治”,關停拆除養豬場,轉產轉業。這個過程中,柴永強委員看到了百姓的大義。“相信環境會改造人,會提升百姓的意識。”他說,“守護環境,終究要靠每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作為一名學者,省人大代表、杭師大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執行院長王慧中對治水很關注。他說:“治水,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我們要調動起全民參與治水的意識,將政府的決策轉化為百姓行為,形成人人治水的良好氛圍。相信在政府的指導下,我們一定能寫好治水這篇大文章。”
向前看——看轉型,謀發展
“光有‘拆’不行,關鍵是要‘改’好。”省人大代表、浦江縣黃宅鎮曹街村黨支部書記曹龍水直截了當地說,“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浙江治水拆違,終究是要倒逼經濟轉型升級,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在曹街村,結合水晶產業和養殖業整治,村里積極推進“三改一拆”,共拆除60多間廠房、20多間豬棚。違建拆除后,村里引導村民及時改造。“美麗庭院靚起來,農田復耕活起來,農民精神富起來。”曹龍水代表說,如今走在曹街,處處都是景色宜人的小花園。
對此,身為浦江人的戚永遠委員感觸很深。小水晶,曾是浦江經濟發展的“五朵金花”之一,但千家萬戶式的生產方式,也讓浦江的河流受到了嚴重污染,違章建筑布滿房前屋后,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隨著治水拆違的深入,浦江面貌煥然一新,到處洋溢著新的生機。
工作在麗水,身為松陰溪河長的他,也同樣感受著這場美麗的蛻變:“治水拆違以來,麗水全市大約關停、整頓、提升、入園3000多家污染型、高耗能的企業。”在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制革企業結合治水,不斷升級技術,改造設備,實現循環生產、清潔生產。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柴永強委員說,對嘉興而言,治水直接面臨的,就是“一只豬”、“一織機”和“一方水”、“一方人”之間的選擇。
嘉興特別是南湖區,曾是長三角地區著名的生豬供應地,百姓靠養豬勤勞致富。因為有距離上海近的地理優勢,前幾年又盛行飼養“過路豬”,大量養殖污水排放在嘉興。而在秀洲區,千家萬戶的噴水織機,為百姓帶來財富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直排河道的“牛奶水”。
加上嘉興地勢低洼,平原河網流動性不強,長期以來,嘉興水質始終在Ⅴ類與劣Ⅴ之間徘徊,生態環境早已不堪重負。“這是一種畸形的社會發展形態,終究不可持續。”柴永強委員說。
3年來,嘉興以生豬減量提質為目標,大規模關停低小散養殖戶,拆除田間地頭的豬舍,同時要求規模養殖場切實抓好污水處理。在治水拆違的倒逼下,嘉興很多大型養殖企業開始尋求與科研單位的合作,從供給側角度出發,提供更適合都市人口味、附加值更高的豬肉制品。
而在秀洲區,作坊式的噴水織機生產方式,亦已成為歷史。“通過集聚入園,或建設小集聚點的方式,把散落在每家每戶的噴水織機,集中起來生產,統一收集處理污水。”柴永強委員說,治水拆違,治出了嘉興的新面貌,拆出了嘉興的發展新空間。
不忘昨日的來處,認清明天的去向。寒冬里的省兩會,在回望“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的交流和思考中,讓代表、委員的心里更加踏實、目標更加清晰。
要再接再厲、乘勝追擊,狠下一條心再干五年,在“十三五”期間持續深入推進“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把系列組合拳打得更漂亮、更有威力、更有成效,不把違章建筑、不把污泥濁水、不把臟亂差的環境帶入全面小康,確保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省委、省政府發出的號令!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