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環保部公布,全國共查出城市黑臭水體1861個。黑臭水體主要是指城市內透明度低并且有難聞異味的水體。在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有一條2.1公里長的小溪——鴨尾溪,就屬于住建部和環保部公布的黑臭水體之一,而且是重度黑臭。
而據我們的記者調查,早在九年前,海口市就針對鴨尾溪出臺了綜合治理方案,而且還專門撥款,但九年過去了,這條小溪依然不見好轉。
2.1公里長的小溪為何這么難治?
據當地居民反映,十幾年前,鴨尾溪也是水質清澈,魚蝦生長。但是現在,它卻成了一條讓人望而卻步的臭水溝。
沿途可以看到,從海口市和平大道向東的鴨尾溪溪水已經呈現黑黝黝的顏色,上面漂浮著生活垃圾和腐爛物,雖然是冬天,溫度不高,但依然散發出陣陣的惡臭。
央視記者任文杰:在海甸四東路和和平大道的交叉口,在這個位置呢,我們看到兩個排污管道正在不停地流出污水。
很快,第二個、第三個正在排污的排污口也出現了。周邊的居民告訴記者,鴨尾溪一直以來都擔負著沿途居民小區以及經營場所排污管道的功能。雖然不斷地反映,但鴨尾溪黑臭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周邊居民:你反映也好,他有他的道理,他來給你,應付你吧。他的道理也不是什么真正的道理,就是應付你。
當地媒體不斷監督 治理仍爛尾
記者調查發現,在鴨尾溪治理的九年中,當地媒體也在不斷監督報道,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南海網就在2009年、2010年、2011年連續關注鴨尾溪的治理止步不前。
2015年12月23日,南海網更是推出評論《海口鴨尾溪污染四年難治,誰該臉紅?》。
但九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有媒體的不斷監督,卻始終未能使得鴨尾溪的污染問題得以根治。
記者反映問題 被多部門踢“皮球”
記者在查找資料時發現:為了治理鴨尾溪,海南相關部門已經投資了上千萬元。為什么鴨尾溪的治理那么難呢?
記者首先來到了海口市美蘭區海甸街道辦事處,得到的回答是:街道辦沒有力量解決這個問題。
海口市美蘭區海甸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街道辦沒有這個力量解決這個問題啊。我們只能說對排污方,聯合有關部門,包括上級的水務以及環保處罰,叫他不能排,但是治理還要環保部門來治理。
按照這位工作人員的指點,記者先后又來到了海口市美蘭區環衛局和環境監察局。
海口市美蘭區環衛局負責人:環衛局只負責生活垃圾的清理。水污染垃圾有一部分原因,但是應該說更多的是那個污水它常年不流通,不流動。
海口市美蘭區環境監察局工作人員:現在很多水都往里面排,如果是生活污水就是水務局管,我們只管經營場所的排污。
記者:生活污水不歸你們管?
海口市美蘭區環境監察局工作人員:生活污水是水務局的。
那么,海口市美蘭區水務局又是什么態度呢?記者在這里聽到的答案竟然是“沒錢”。
海口市美蘭區水務局工作人員:你聽我說,這個原因很簡單,沒錢。
記者:沒錢?
海口市美蘭區水務局工作人員:對。
當地投入上千萬 鴨尾溪仍“黑臭”
但真的是因為沒錢嗎?記者調查發現,海口當地近年來在鴨尾溪治理上花的錢動輒百萬、千萬,有明確報道的就包括:
2011年12月開始動工建設鴨尾溪水體整治(一期)河道明渠工程,工程概算投資1412.91萬元,項目已于2012年完工。
2015年開展了鴨尾溪原位凈化試點項目,投資估算約160萬元。
但這些花費的治理經費并沒有讓鴨尾溪根本好轉起來,治理工程時斷時續,鴨尾溪依然是黑臭狀態。
鴨尾溪實行“河長制” 形同虛設
記者在鴨尾溪的岸邊看到了一個“河長制”公示牌,公式的起始日期是2015年12月。上面標明:鴨尾溪的河長是美蘭區檢察院檢察長郭慧麗。
海口市美蘭區檢察院工作人員:沒有,沒有,現在她不負責。以前負責,現在不負責了,現在換了。具體管的,有居委會、辦事處,先到街道辦事處,你先到海甸辦事處去,走這程序。
記者從街道辦起步,到環境監察局、環衛局,然后到水務局,又到了檢察院,現在又被指明,還是要先到街道辦。
那么,郭慧麗到底是不是鴨尾溪的河長呢?記者又再次來到了美蘭區水務局。
記者:鴨尾溪河長是郭慧麗是嗎?
美蘭區水務局工作人員:對。
即使到最后,記者也沒能見到這位鴨尾溪的河長。鴨尾溪下一步怎樣治理,什么時候能治好,這些問題都沒能找到答案。
在一天的時間里,記者被主管部門踢了一大圈皮球,這也似乎讓我們明白了:九年的時間、上千萬元的撥款,為什么卻治不好一條小溪。這里面有主管部門的失職,有對百姓呼聲的漠視,還有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不徹底。
我們也呼吁相關部門不要讓鴨尾溪的治理爛尾,而是有效治理,還鴨尾溪一個清澈的容顏。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