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本地人,誰能知道這里以前是一個臭水塘呢?”今天,三亞市崖州區雅安村村民劉色命坐在自家的庭院里,看著眼前綠意盎然的人工濕地,臉上笑開了花。這一切,得益于三亞創新農村污水處理模式,以生態修復理念解決鄉村污染難題。
如果將時間后退兩個月,劉色命的態度會截然相反。昔日,這片面積約為5畝的水塘是當地著名的臭水塘,水塘里垃圾叢生,污水橫流,惡臭難聞。從今年1月開始,三亞率先以崖州區為試點,用生態修復的理念治理農村惡臭水體,雅安村是首個試點地區。通過充分運用人工濕地和氧化塘污水處理工藝,僅投入了190萬元,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一個宜游宜賞的美麗濕地公園悄然而生。
“這個水塘臭了10年,家禽死了往里丟,生活垃圾往里扔,住在水塘對面,每口呼吸對我都是折磨。”劉色命說,今年不到兩個月時間的改造,臭水塘不僅不臭了,還成了景點,每到傍晚,周邊附近的居民、村民都來此散步休憩。
“崖州區有40余個自然村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污水處理難題,雅安村是問題最嚴重的村莊。今年我們將雅安村作為農村生態修復的試點,打造農村生活污水濕地項目,每天能處理100噸的生活污水。”三亞崖州區環保局局長解忠敬透露,雅安模式的成功,極大堅定該區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的信心,今年崖州區將繼續在鳳嶺村和鹽灶村開展此項工作。
臭水塘變身成為美濕地,其中的奧秘何在?
雅安村生活污水經收集后進入格柵池,人工清除水中雜物和漂浮垃圾,格柵池內的污水隨后在調節池內調節均衡水質水量,隨后池內污水進入厭氧水解酸化池,在池內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分解后的水體進入人工濕地,經池內美人蕉、睡蓮、蒼蒲等水生植物自然凈化,最后使水質達到綜合排放一級水質標準。
“目前村內生活垃圾由各家放入垃圾筒后統一收運,污水經過處理后進入人工濕地,整個農村環境不再臟兮兮。”雅安村黨支部書記洪賢表示,項目充分利用雅安村原有的地形條件,通過生態修復的方式,既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處理,也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良好的景觀基礎。同時,整個項目低投入、易維護、觀賞價值及生態協調性高,一舉多得。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