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夏季來臨,逢大雨必內澇,成為不少城市面臨的困境。海南三亞市將城市生態修復與海綿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注重恢復生態滯、凈、用能力,為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
日前,今年第3號臺風“銀河”從三亞過境,盡管雨情不長,雨勢卻頗大。“銀河”過后,人們發現,一些地勢較低、極易積水的路段,并沒有像以往那樣出現積水,三亞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效果初顯。
2015年6月10日,住建部下發文件,原則同意將三亞列為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雙修)、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城市(雙城)綜合試點。在試點工作中,三亞市強調防止“為了海綿而海綿”,將海綿城市建設與恢復生態滯、凈、用的能力有效結合。
恢復生態滯、凈、用能力,防止“為了海綿而海綿”
一位資深城市規劃設計師告訴記者,海綿城市改造想要有明顯效果,重點是恢復生態滯、凈、用的能力,防止“為了海綿而海綿”,尊重自然規律,該有濕地的地方恢復濕地,該有公園的地方建公園。這在三亞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得到了高度重視。
以春光路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為例,生態公園對現有地形進行改造,梳理園區內水系,增加了大量適應紅樹林生長的河漫灘地。細部設計中,科學設計下沉式綠地、雨水邊溝、滲水鋪裝等海綿措施,收集周邊地塊雨水。在原先遭到破壞的山體處,公園依勢設計多級游園慢行系統,在有效修復山體、防止地質災害的同時,增加游憩空間的立體性和豐富性,滿足市民需求。
東岸濕地原來就是三亞城內最大的濕地,由于利益驅動,原有河道被侵蝕2/3,河道上建起了不少違章建筑和小產權房。在試點改造中,三亞將河道違建拆除,拓寬河道,讓濕地水系與紅樹林生態公園、三亞東河水系全面貫通,濕地涵養水源可以達到逾80萬立方米,基本可以實現城市生態系統滯、凈、用有機結合,最大程度保證城市海綿的系統效應。
“三亞的河道與很多地方一樣,都存在硬質駁岸比例過高的問題。自然河堤或土壩變成了鋼筋混凝土或漿砌塊石護岸,導致河道斷面形式單一生硬,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和河道生態凈化等功能的喪失。”三亞市規劃局市政規劃科科長吳坤苗說。
試點區在滿足城市防洪排澇要求的基礎上,采用自然生態岸線或者具有自然岸線特征的可滲透性人工岸線,提高水系的生態交換能力,以恢復岸線的生態多樣性。
排、蓄、滲全面發力,以解決城市內澇難題
“城市想要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要解決排、蓄、滲三方面的問題。然而,長期建設中,很多地方綠地、濕地被侵蝕,地下管網建設達不到標準等問題已經形成,所以內澇問題解決起來的確很困難。”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設計師齊珊珊說。
本次三亞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面積為主城區29平方公里的2/3,重點就在解決城市的排、蓄、滲問題上。
在鳳凰路海綿化改造試點施工路段,記者看到了排、蓄、滲一體化改造的工程效果。一方面,通過管網建設增強“排”的能力。結合鳳凰路改造,進一步完善雨水管道,通過新增雨水管道、加大管道口徑,將雨水統一收集排入三亞東河,解決一些地段長期無雨水管積水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生態園林建設解決“蓄”和“滲”的問題。在鳳凰路,路面高、植草溝低,全長11.5公里的路段地下建設6個蓄水模塊,每個模塊長度26米,設計蓄水噸位是167噸,用來收集雨水、綠化灌溉。通過地磚的滲透與植草溝的引流,雨水最終流到地下的蓄水池里,讓道路變成了一塊會吸水的“海綿”。此外,在改造過程中,改變一棵樹一個樹池的做法,在示范路段幾棵樹甚至幾十棵樹共做一個大樹池,吸水功能也隨之增加。
生態效應優先于經濟利益,民生訴求優先于景觀效果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如何處理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各種關系,從海南省到三亞市都在進行探索。
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提出,“我們要始終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海南的金飯碗和生命線。”海南省省長劉賜貴要求,在建設過程中,把違背自然規律的建設項目堅決拆掉,高度重視海域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張琦強調,三亞的“雙修”“雙城”建設,要特別注重“三個優先”,即生態效應優先于經濟利益、民生訴求優先于景觀效果、長遠利益優先于眼前利益。
而對于三亞居民來說,生態城市建設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真切感受到的幸福感與獲得感。豐興隆生態公園處于兩河交叉口,是公共綠地分布最集中的一個區域。如果用于地產開發,住宅用地出讓價近千萬元一畝。三亞從生態角度出發,選擇在這個片區做公園,并且通過環廊建設把綠地串聯起來。每天,都可以看到附近居民來看項目建設進度、提建議,不少人都計劃著公園建成后要開展什么活動。
試點建設之初,三亞就編制完成了《三亞市海綿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政策、技術類文件,三亞市委副書記岳進介紹,未來3年,三亞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總投資將超過40億元,“一邊畫藍圖,一邊建項目,一邊建制度,確保項目建設的長久性、實用性、標準化,讓海綿城市試點發揮更大作用,用更加優質的生態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