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文簡稱“水十條”)發布,其中重點工作之一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引發業內聚焦。隨后2015年8月發布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明確了城市黑臭水體的排查與識別、整治方案的制訂與實施、整治效果的評估與考核、長效機制的建立與政策保障等內容。
“黑臭”本是老百姓的大白話,特指那些骯臟不堪的水體。出乎意料,這個大白話被寫進了國務院治水文件,并對其明確了治理時間表。按照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的定義,城市黑臭水體是指城市建成區內,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和(或)散發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的統稱。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教授指出,城市黑臭水體大都流動性差,有的就是不流動的斷頭浜,就是所謂的“死水一潭”。水體黑臭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水體自凈能力差,水體缺氧。在缺氧水體中,有機污染物被分解,產生不同類型的黑臭類物質,導致水體被污染。
基于此,在“水十條”中,黑臭水體治理有了明確要求:“到2017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住建部2016年年初也公布了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情況。
對百姓來說,最關心的莫過于身邊的河流何時脫離黑臭,重現清流。“水十條”中關于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時間表,給人的希望,尤其“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的目標,讓人感覺城市中“親水”的生活似乎近在眼前。然而,也有輿論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仍將面臨大考。
以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為例,來自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環境保護部24日通報,截至9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3個區域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共591家,有65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其中,61家在河北省,約占全省252家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總數的1/4。
《通報》指出,截至目前,上海、浙江兩省(市)117家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已全部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按照“水十條”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應于2016年底前全部建成。工業集聚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
其中,北京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共25家,已全部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14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天津共60家,均已安裝在線監控裝置,有2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河北共252家,有61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72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此外,上海共3家,已全部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江蘇共131家,有1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2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浙江共114家,已全部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廣東珠三角區域共6家,有1家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1家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通報》最后申明,環保部將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規定,會同相關部門,對逾期未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或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的工業集聚區,采取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等懲處措施。
而在王洪臣看來,黑臭水體治理不僅涉及決策、規劃,還涉及持續性穩定投資渠道以及工程實施,牽涉面廣,實現不易,卻非無解。“黑臭治理是改善民生的大好事,動手治理以前,要好好研究方案,把好事做好。”王洪臣說。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