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一句富有詩意的表述背后,意味著規模巨大的生態治理產業。受制于地方債收緊,工程回款仍是壓制園林類公司估值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認的是,在生態文明和城鎮化的雙重政策激勵下,未來5-10年生態治理產業蘊含的萬億市場規模,將成為園林企業轉型綜合生態治理的持續動力。一旦相關企業把握住這一重大機遇,其市場估值將從工程建設類公司中脫穎而出,帶上生態治理類的“市場光環”。
政策落地促市場需求增加
“特別振奮,這幾年我們努力踐行的事情,變成了政策方向。”在看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望山見水”的表述后,東方園林(002310,股吧)董事長何巧女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東方園林在城市景觀設計、施工之路上已經走過20年,在此期間所遇到的機會、困境,也讓東方園林的這位女掌舵人感慨良多,國家政策的明確和落地一直是她的期待。
緊隨城鎮化會議之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又部署了三江源生態保護、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全國五大湖區湖泊水環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對東北、蒙新、青藏、云貴和東部五大湖區水質較好湖泊進行分區保護,建設和修復流域生態,有序推進湖泊休養生息。
在此之前,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開始申報。三中全會則明確提出,要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問責制和終身追究制,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和資源環境離任審計。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認為,建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就是要核算自然資源資產的存量及其變動情況,以全面記錄當期自然和各經濟主體對生態資產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復和增殖活動,評估當期生態資產實物量和價值量的變化,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將是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基礎和依據。
除自然資產負債表外,未來GEP(生態產品生產總值)也將成為重要的考核指標。所謂的GEP,主要是評估生態產品的服務價值,形成一組以GEP為中心的關鍵指標,與經濟核算中的GDP相對應。其目的是對水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耕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大氣系統和動植物等生態資產提供的有形生態產品價值和無形生態服務價值進行評估。今后,GEP和GDP將是未來評估地方政府績效的“兩張表”。
業內人士認為,生態示范區和生態工程,將直接增加生態治理產業的市場需求,而自然資產負債表和GEP考核,則從根本上為未來幾十年水、森林、濕地等生態治理市場的增長空間提供了保證。
萬億市場商機浮出水面
在生態治理政策越來越明確的背景下,水與森林生態治理市場蘊含的萬億商機逐漸顯現。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近期水利部正要求各部門編制2015年中央水利前期工作投資建議計劃和2015~2017年前期工作投資滾動計劃,并于月底前完成申報,其中加強生態脆弱河流治理、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將成為重要內容之一。
何巧女介紹,在查閱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并結合實地調研做出的不完全統計顯示,東方園林測算全國水生態治理市場空間至少在萬億以上。其中,全國GDP前50名城市形成的五大區域市場,未來3-5年在水生態治理方面的投資就高達8401億元。
以北京市水生態治理項目而言,北京市中小河道防洪達標治理工程、水毀設施修復改造工程、雨水集蓄與內澇整治工程、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工程、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三大流域治理工程、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郊區農村水利工程等8項水系生態治理工程,總投資高達1100億元。
水生態治理包括水生態規劃、源頭面源污染治理、底泥處置、水利設施改造、兩岸園林濕地生態景觀等多個層面。“目前除了污水處理廠以外,東方園林目前的技術儲備和設計施工能力已可以提供城市水生態治理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何巧女說。目前,東方園林已建立了生態城市規劃、水生態治理、土壤修復、礦山修復、荒漠治理五位一體的業務系統。
今年年初,東方園林宣布進軍礦山生態修復領域,與此同時,東方園林將生態治理列為公司與苗木、城市景觀并行的第三大主業。目前,公司已組建專家團隊,對水生態治理形成了系統的方案。公司已參與北京永定河一段的治理工程,此外正與多個城市洽談水生態治理項目。
“這一業務相對其他傳統業務,門檻相對較高,競爭對手相對較少,我們的計劃是未來五年實現500億元收入。”何巧女介紹,水生態治理單個項目訂單金額,要遠遠高于普通園林類項目。
除了水生態治理外,城市森林生態是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另一廣闊市場。據東方園林的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有74個城市做了城市森林系統規劃。如果這74個城市的森林生態規劃在未來5-10年內落地,未來將有4000億市場規模。如果將同等規模的350個城市都計算在內,這一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
目前中國已逐漸從荒山造林向城市周邊和市區造林過渡。僅以北京近幾年為例,為打造森林生態系統,北京近些年先后修建郊野公園、環城綠化帶、濱河森林公園體系、百萬畝平原造林、健康綠道以及大地景觀等多個森林生態工程。
考慮到市區周邊可造林面積有限,何巧女給出的建議是“以圃代林”。她認為,每個城市在做森林生態系統規劃時,都應將苗圃規劃納入其中,因為苗圃最適合建在城市周邊,不但有綠化城市的作用,而且運費還能節省很大一部分。
何巧女還建議,地方政府應抓住新型城鎮化的機會,在新城建設之初,就將水、森林、濕地等生態治理規劃鑲嵌到新城規劃之中,使其成為新城的有機組成部分。
估值壓力有望逐步緩解
盡管生態治理市場前景廣闊,但錢從哪來,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難題。國家層面給出的大方向是要建立“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和多元投入的投融資機制”。
“幾十年欠下的生態債必須要還。”有鑒于此,何巧女希望國家能將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金融領域,允許國開行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每年給生態治理貸款一個固定額度。與此類似,在地方發債中,也應有一個固定比例專門用于生態治理。
目前東方園林正在大量可能的城市中尋找潛在項目,隨著地方政府資金投入到位,公司將在優質的生態治理項目上精耕細作。“我們希望盡快落實水生態治理框架協議,在明年能至少形成20億的工程收入。”
宏源證券(000562,股吧)分析師鮑榮富認為,生態環境的營造將成為下一步各級政府工作重點,此次城鎮化會議提出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生態建設發展將伴隨著投資資金的落實固化,園林公司商業模式改良可期。
記者經過統計發現,目前環保類公司估值普遍在40倍以上,而諸如東方園林、普邦園林(002663,股吧)、鐵漢生態(300197,股吧)等生態治理類公司的估值大多在20-30倍左右。制約園林類公司估值的主要原因,是回款問題導致該相關公司負債率逐年走高,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逐年下降。隨著生態治理政策的強化,未來生態治理資金投入也將更大,壓制此類公司的估值因素有望獲得逐步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節能環保還是生態治理產業,都明顯是政策驅動型產業。自從節能環保產業在2010年進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后,隨著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水、固廢、大氣等一系列政策的驅動,該板塊估值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增長。隨著相關政策的強化,生態治理有望接棒節能環保上演估值倍增循環。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已經上報國務院。該意見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正是如何將生態文明理念與實際操作相銜接。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