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明確提出的“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與過去的大型發展戰略不同的是,從長江經濟帶設想提出之初,中央就明確了綠色發展的大方針。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在代表、委員中引起了廣泛共鳴。他們認為,長江經濟帶建設是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提升長江流域氣候品質,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契機。
全國政協委員、環境保護部南京環科所所長高吉喜告訴記者,長江流域擁有我國近40%的可利用淡水資源,是保持我國生物多樣性的重點地區。然而,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惡化,流域內河流、湖泊的氣候調節作用減弱。
在代表、委員看來,人為因素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凸顯的重要原因,譬如,化工企業眾多,污水偷排屢禁不止;水域過度開發,湖泊、濕地面積明顯萎縮等。“在長江流域,僅石化、化工、醫藥三大行業的企業,就有12萬家之多。”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鐘勤建表示。
因此,人們在“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看到這么一句話:“要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
“保護長江和發展長江經濟帶是相輔相成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長沙市副市長何寄華認為,長江沿岸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只有保護好長江,才能更好地發展綠色產業,讓長江沿岸環境效應更加突顯。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趙振銑表示,合理有效開發土地、禁止過度砍伐,可以有效保護水土,避免耕地、水域遭受損害;提高濕地涵養水源能力,有助改善局地氣候條件,為中下游地區合理發展經濟提供更為安全的環境;保護好森林生態,不僅有利于地方畜牧業、種植業發展,還有利于生物醫藥科研開發。
那么,應當如何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應通過立法加強環境保護。”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周鋒表示,在相關規劃設置上,沿江省份不能各自為政,監管也不能各管一段,要有涵蓋全流域的監管機構,建議由國務院牽頭成立。
鐘勤建代表認為,應構建生態風險分區防控體系,健全各級政府與相關部門、企業之間針對生態風險的應急聯動工作機制。
“修復長江流域生態,各地都要有堅定治理的決心,加快沿岸重化工企業退出、轉型。”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市長張維國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正位于十堰市境內,張維國表示,近年來,當地已關停污染企業435家、遷建130家,興建94家污水處理廠和57家垃圾處理場。
“越是經濟增速下滑越要保持綠色發展的定力,越要增強綠色轉型的決心和勇氣。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GDP增長。”高吉喜委員認為,在保障長江經濟帶綠色健康發展的過程中,氣象、環保、水利、林業等部門應該強化合作,采取針對性措施。“長江流域生態修復要放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考慮。采取怎樣的修復措施,需要依據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對流域內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也離不開氣象服務。”
綠色發展要“因地制宜”的觀點得到不少代表、委員的認可。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安徽省委副主委吳春梅就認為,長江經濟帶應統籌上中下游產業發展。上海、浙江、江蘇位于長江下游,可以著重發展高科技產業、先進制造業及國際貿易、文化創意等;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中游地區可以發展電子信息和文化旅游等產業;云南、貴州、四川、重慶位于上游,可重點發展醫藥、紡織、清潔能源等產業。
“讓生態環境因素在決策過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考量。”這是許多代表、委員的共同呼聲。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