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中國的水環境問題,既有水污染問題也有水傷害問題,既有水枯竭問題也有水錯亂問題。“水十條”要治,就得全面施治。
前陣子有人問我,說國家當前這么重視空氣治污,是不是意味著不重視水?我說不是,其實傳統的污染治理不外乎三個方面,液廢、氣廢、固廢,也就是污水,霧霾和垃圾。這三大問題,至今為中國環境的“最基本傷害”,也都會被提上治理日程。現在“水十條”出來了,其節點意義很明顯:該用全新方式來重視水環境治理了。
水十條”出來的時候,北京“樂水行”的志愿者正在發起“十大臭河評比”。他們發現,近些年來,再漂亮的城市都能發現臭水溝。在擴張的城市化節奏中,盡管很多城區區域污水被引到了處理廠,可那些從鄉村演變而成的新城鎮的臭水溝尤其明顯。水環境怎么就這么難治?
有人的地方就有臭水。而當下國內城市的下水道并不發達,有些城市有大量土地用來修建商業地產小區、工業園區,卻沒有土地建污水處理廠;有大量的錢用來蓋各種豪華的大樓,卻沒有錢鋪設污水收集的管網。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一直滯后于城市的擴張速度,污染也就成了負反饋。
水難治,另一個問題是工業污水太猖獗。之前某地就被曝光把工業廢水通過暗管排放到騰格里沙漠里。這濃縮了工業污水難得到治理的關鍵原因。一是企業不肯按行業標準來排放。二是某些地方環保部門對企業的袒護。三是公眾的抗污訴求被當成無理取鬧的維穩習性。
還應看到,水是循環于天地之間的,治污如果說是給水動手術,保持良好的生態系統則是給水做保健。2005年,北京環保志愿者李小溪發現,天然的林地是能夠“生產水”的,而人工純林是“消耗水”的。但我國的毀林禍水問題太嚴重。
中國的水難治,還有個成因在于對水電站的生態傷害重視度嚴重不夠。中國當今已修建了將近十萬座的水壩,導致江河變成了水庫聯合體,那些引流式小水電站把所有的水都引走發電,攔截了留給原來河道的生態用水,打破了原來正常的水微循環。
說到底,中國的水環境問題,既有水污染也有水傷害,既有水枯竭也有水錯亂。要想治好中國的水,至少有以下五件事必須齊力推進。
一是必須把所有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都進行治理,城市可能只能采用相對集中的方式,但鄉村完全可采用分散治理的方式。二是必須盡全力擴大中國的天然森林、天然濕地、天然草原、天然山體、天然沙漠、天然河流的占有率,保證水能夠有良好的“生產商”。三是必須盡早拆除一大批水壩,一年四季細水長流,遠超過某年一次水庫開閘大放水。四是把所有的水質信息都如實地公開給公眾:企業的排放信息要公開,區域的水質信息也要如實公開;水看上去什么樣要公開,水里面含有什么毒物也要公開;自來水的信息要公開,河湖水的信息也要公開。五是對排放污水、傷害自然水體的企業,通過公益訴訟等方式進行嚴厲懲罰,對遭受水污染的受害者給予最人道的補助。
而今“水十條”已為水問題治理設立了不少硬杠杠,也明確了城市消除黑水溝等的時間表,而這種治理加碼,必須建立在針對性施治的基礎上,去邁過水治理的難關,這樣水治理前景才大為可期。
本文來自《新京報》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