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怎么看
“我國的污染的確很嚴重,但100年前的美國和我國現在一樣。現在美國的生態環境好了,這說明環境是可控的。只是美國的環保道路和我國的不一樣。”西安交通大學環保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林宣雄博士告訴記者。
林宣雄認為,環保的根本就是把污染源控制住。從該角度來說,美國的環保模式主要是轉移,歐洲模式是升級轉型,日本模式是控制。
據悉,日本有20多萬家污染企業,而環境監管員有50萬之多。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霧霾比今日的中國還嚴重,“天上是七色的煙霧塵埃”。從七十年代開始,日本才對污染大氣環境活動有所限制,九十年代開始加嚴。
“日本曾用5年時間把二公式英降低了94%,對其它污染物控制效果也很明顯,但日本模式成本代價是高的,每年單就監管員一項就得付出至少上千億元人民幣。”林宣雄說,我國排污收費企業達20多萬家,具有排污行為的有300萬家。我國的環保模式不能采用日本的,而應采取秦嶺模式,即網+法+人。“網”是指環保物聯網,“法”是指新《環保法》,“人”為4000+n+m。4000是指貫通全國環保物聯網的4000名運維服務人,n是運營排污企業在線儀器的人,m是環保局相關的人員。
林宣雄說,這樣只需不超過10萬相關人員,就可在環保局領導下,充分利用環保物聯網,實施數據的“拉直拉真拉準”,即數據傳輸有效率考核,并按照新環保法實施“每日計罰”等。數據是線上的,處罰是線下的。通過環保物聯網把污染源往網里趕,網住天下污染源;并把網內污染企業往交易市場上趕……如此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把我國幾十萬家污染企業控制住。十年后,我國環保將有望出現大拐點,實現全面轉好。
“環保信息化之殤會釀成環保之殤。環保的秦嶺模式是有效、低成本,適合我國國情的。我國環保秦嶺模式如能走通,就能改變我國環保信息化的‘氣候’,進而改變我國環保、環境的‘氣候’。”林宣雄說。
本文來自《科技日報》第10212期09版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