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5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5日在北京表示,經過不斷努力,中國重點污染水體的水質有了一定改善,但水污染形勢仍十分嚴峻,表現在黑臭水體還存在、綠藻爆發未消除、重金屬污染威脅食品安全、癌癥村多在水邊等。
清華大學5日舉行水安全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報告會,80歲的錢易為大家帶來學術報告。她表示,1950年到2015年,中國人口增長2.5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5倍,但要注意中國經濟增長奇跡是以資源消耗為代價的,這種模式不可持續。
中國政府2015年4月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
錢易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水污染防治工作要從末端治理向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轉變,從單純水質管理向流域水生態管理轉變,從目標總量控制向容量總量控制轉變。
做了50多年水污染防治的錢易說,2014年,中國污水排放總量達716億噸,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510億噸,水污染防治仍不容樂觀。循環經濟的三個原則是減量化、再循環、資源化,減量化應放在首位。
錢易表示,城鎮污染源的治理,不僅需要解決污水處理廠的集資、設計、選址、建造等問題,而且需要解決城市排水管網配套、污水處理廠運行保障機制等問題。她建議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同時加快城市廢水處理廠的建設步伐,實施廢水資源化、能源化,還要切實保護飲用水水源地,提高飲用水安全性。
“水污染防治任重道遠,還需堅持不懈地努力。”錢易建議,調整經濟結構,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實行水污染防治的生命周期管理,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能源化。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