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水專項子課題:河道治理,治河不在一時更在長久
現在的九山外河與2005年時相比,九山外河治理后,水質有很大的變化。
▲ 2013年經過治理后九山外河,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
▲ 2003年未經治理的九山外河,水體黑臭
河道治理了一次又一次,這一次老百姓總算看到了九山外河的改變。而這種喜人的變化,保持了快兩年。
九山外河是溫州老城環城河的一段,也是標注著老城記憶的河段。原來九山外河周邊環境很好,夏天開滿了白玉甌兒,漂著淡淡香氣。上世紀九十年代后,九山外河漸漸變臟、變濁,她看見過偷偷倒泥漿的船,也看到打撈泥漿和淤泥的船。人們一次又一次想把這條河從污染里救出來,但河水卻從淺綠、灰綠到濃灰,夏天飄來的不再是幽香,而是陣陣惡臭。
如今明顯的改變,居民將其歸功于河里的生物浮島和造流曝氣機。最初,看著九山外河直冒泡泡,居民還擔心又來了新的污染。沒想到,這一場場的“泡泡澡”,還有九山外河兩側那些托著美人蕉、睡蓮、狐尾藻的浮島,竟是九山外河變清的“功臣”。能保持,便意味著要告別治了又治的進行時態,向治水完成時轉變,現在隔2天就有船過來把河里的垃圾撈走。
治水手札
告別“一勞永逸”思維定式
面對污染的河道,老百姓最關心的是:什么時候除黑除臭,什么時候變清變澈?
為了這一目標,從國家到地方各級部門,治水的真金白銀沒少投入,但回過頭看實踐,有些河道整治成效卻并不顯著。
▲ 生態浮島,在九山外河治理中的應用
該浮島是鹿城區今年實施的九山外河、山下河西段國家水專項生態修復示范項目,工程總造價540萬元。一百個寬
九山外河中,一臺造流曝氣機正在工作,產生涌泉般的水流像“趵突泉”,給河面增添了幾分生氣。這種造流曝氣機工作時能給河水充氧,提高水體溶解氧的濃度,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以改善水質。在長約1公里的九山外河,共有20套造流曝氣機,每天工作8小時。此外,外河道里還種植了旱傘草、美人蕉等挺水植物,以及睡蓮等浮水植物,共同組成河道的生態修復工程。
▲ 造流曝氣機、生態浮島,在九山外河中的結合使用
九山外河生態凈化修復工程于2011年8月啟動,目前已基本消除了河道黑臭現象,水質得到了明顯改善,其中COD(化學需氧量)指標從2011年的每升100毫克降到了30毫克以下。
▲ 九山外河項目驗收-成員合影
由華東師范大學主持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城市黑臭河道外源阻斷、工程修復與原位多級生態凈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在浙江省溫州市通過驗收。課題驗收會由住建部水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組織。驗收專家組以及住建部、浙江省住建廳、溫州市溫瑞塘河管委會等部門領導和課題組研究人員30多人考察了溫州市九山外河水質凈化與生態修復示范工程。課題負責人黃民生教授做課題工作匯報,并播放了示范工程視頻。驗收專家組認為:課題組織管理嚴謹、隊伍穩定,在關鍵技術研、專業人才培養、示范工程建設和運行等方面取得了豐富成果并達到了課題目標和考核指標的要求,對主題和項目目標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專家組一致同意該河道治理課題通過驗收。
▲ 九山外河項目驗收-現場考察
看黑臭河垃圾河道治理名單,市民不難發現,某些曾經作為治理典范的河道,如今又搖身上榜。比如市區雙井頭河,早在2003年就因生物修復曾作為典范進行表彰,但是當年完成人工重建良性水生態系統的河道,最終又被“黑”了。
如此治了又治,問題出在哪里?
九山外河生態修復成果的保持,給我們一種新的啟示:不能再抱著一勞永逸的思維來治水,而要以“完成進行時”來繼續努力,否則將可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治理后再污染”的老路子。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