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水產養殖環節里,殺菌消毒操作常常會對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結構造成破壞。與此同時,漁藥的濫用現象屢見不鮮,這也致使水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頻頻出現。而且,尾水排放這個環節還可能給周邊水域的生態環境增添壓力。基于以上種種情況,“三池兩壩”尾水治理系統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
這個系統運用微生物修復、微生物活化增效以及水生動植物調控等技術,目的在于通過修復生物鏈來構建水生態系統。
“三池兩壩”尾水治理系統的布局和設計需要精心考量諸多要素,像是地形、養殖的品種、養殖的規模、產量、排水水力以及停留時間等。不同品種的池塘在水處理區面積占水域面積的比例上是存在差異的。例如:
1)養殖河蟹、青蝦、小龍蝦的池塘,其水處理區面積通常不少于養殖總面積的6%;
2)要是養殖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池塘水處理區面積一般不少于養殖總面積的8%;
3)而對于養殖青魚、草魚、鯽魚等大宗淡水魚的池塘來說,水處理區面積一般不少于養殖總面積的10%;
4)至于養殖黃顙魚、加州鱸、烏醴等肉食性魚類以及龜鱉類的池塘,水處理面積通常不少于養殖總面積的16%。
以上是傳統三池兩壩工藝,占地面積大,性價比不高,而采用“改進型三池兩壩工藝”了節約土地30%以上,有較好的投資性價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