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城南豪布斯卡酒店四周,綠化美觀,風景怡人。然而,在城市建設專家看來,美則美矣,卻不實用。
“花園的地面再下凹10多厘米,地面停車位采用滲水材料鋪裝,再把屋頂進行綠化改造,只要3步,酒店及周邊配套設施就像‘海綿’一樣,具備了天然蓄水的功能。”泛華建設集團副總裁、教授級高工吳彥俊表示,這樣至少可以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雨水再利用,酒店綠化和環衛保潔用水無需消耗自來水;二是如果每個城市小單元都能變成“海綿”,當多雨季節來臨,就能暫存雨水,緩解洪峰,從而避免城市內澇發生。
“投入并不高,少種兩棵裝門面的樹就可以了。”吳彥俊指著酒店花園中的銀杏樹笑著說。
今年3月,常德市成功入圍“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也是湖南唯一入圍城市。5月24日,海綿城市系統解決方案研討會在長沙舉行,全國30多名專家為常德海綿城市建設出謀劃策。
讓城市雨水能蓄、能放、能用
海綿城市是一種形象的表述,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就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其實,城市里原本有一些海綿體,如自然水塘、濕地、溝渠等。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加快,原先是農田、河流、水塘、濕地的地區因開發建設變成了房屋、廣場和道路,雨水或無法直接下滲,或無法直接進入水系或水塘,亦或無法直接進入濕地,只能從管道、箱涵進行排水,而管道和箱涵的設計標準偏低、排水能力有限,因此在低洼處易形成城市內澇。
“滲、滯、蓄、凈、用、排,就是海綿城市對雨水管理的六字訣。”中國生態學會理事劉云南介紹。主要就是建設可滲透地面,通過屋頂綠化、城區綠化(下凹式綠地),增大地面集水時間和雨水下滲比例,從而減小地表徑流量,緩解排水設施的壓力;同時補給地下水,防止因地下水過度開采導致的地表下沉。
劉云南認為,“海綿”不僅要能蓄積雨水,還要能凈化雨水。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氣中的大量酸性氣體、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等污染性氣體,又由于沖刷瀝青油氈屋面、瀝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病原體、重金屬、油脂等污染物質,污染程度甚至超過了普通的城市污水。因此,前期雨水通過硬化路面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體,將會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通過生態濾池的多層過濾和水生植物根系的截留、吸收,可去除初期雨水中大部分的污染物。凈化后的水進入調蓄池,又可進行綠化澆灑,節約市政綠化用水。
常德將投入250億元建設139個項目
“5月初,常德市海綿城市實施計劃已經上報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常德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副局長李遠國介紹,2015年至2017年,規劃在城區重點開展42多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示范,投入資金250億元,實施海綿院落建設,城市綠地公園新、改擴建,城市道路廣場改擴建,生態水系治理工程,排水設施新、改擴建,城市供水設施新、改擴建,數字化管理7大類工程,共139個項目。
早在2004年,常德市就開始探索如何讓水資源在城市生態循環。常德市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4至6月,年均降水量1365.5毫米,為全國平均值的2.5倍。以常德武陵區為例,城區絕大部分雨水是通過機埠排入內河,再通過機埠二級提升至外河。由于實行合流制排水,雨水的排入對內河污染非常嚴重。其中,穿紫河部分河段在幾年前還是臭氣熏天。
近年來,常德市聯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德國漢諾威水協、泛華建設集團等設計單位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加大了排水及內河水系的治理力度,內河部分河段的水質從劣V類改善為Ⅲ類。
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有幾大總體目標,包括年徑流總量控制在75%-80%,即75%左右的城市雨水要能實現蓄積;遭遇30年一遇的暴雨時,城市不發生內澇災害;要具備應對百年一遇的抗洪能力;城市水系水質達到Ⅲ類趨優等。
李遠國認為,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還需完善地方政策配套和變革城鎮水務管理體制,如解決資金來源、項目審批、獎勵制度以及多頭管理并不盡責等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
目前,長沙、吉首等地也在加快“海綿城市”的建設。“技術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城市決策者要扭轉過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路,不再繼續走改造自然、超越自然的老路,轉而走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路。”泛華建設集團副總裁吳彥俊表示。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