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2月16日,在全國295座地級及以上城市中,77座城市沒有發現黑臭水體。其余218座城市中,共排查出黑臭水體1861個。其中,河流1595條,占85.7%;湖、塘266個,占14.3%。”
2016年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攜手環境保護部,將一份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單在住建部官網上公之于眾,包括名稱、位置、責任人和整改期限等。
這是我國首次試圖摸清黑臭水體的家底,并希望用市民的嗅覺、視覺等感官來評判城市水體污染程度,用意不言自明,即“用信息公開戰來倒逼地方限期治污”。
一份清單曝光城市水體“家底”
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出臺,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成為一項主要指標,而且時間異常緊迫: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須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更是提前到2017年底以前完成。
按照“水十條”的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和環境保護部組織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體進行了排查。兩部門公布的排查結果顯示,地域分布上,1861條黑臭水體呈現“南多北少”的特點,其中,廣東黑臭水體數量最多,以242個居首,安徽、山東則分別以217個、159個位居第二、第三位。清單中,90%的黑臭水體同時公布了責任人,多為水體所在城市的住建部門局長或所在區的區長。
“這次的亮點主要是行政手段創新——列出時間表,要求地方上報黑臭水體名稱和責任單位,然后公開。”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能源與環境學部教授張錫輝表示。
各地承諾黑臭水體整治時間表
2016年春節前后,各地針對黑臭水體的整治問題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方案,并明確提出時間表。
北京將在3年內治理黑臭水體141條河段,2019年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根據北京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并原則通過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全市3年內將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線1081公里,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14座,新建再生水廠27座,解決760個村莊污水收集處理問題。
2016年是南京全面實施“黑臭水體治理年”,目前“頂層設計”已經初步完成。年底前,基本消滅36條河流黑臭問題,12條黑臭河流通過國家達標驗收。
成都計劃于2017年基本消除外環內黑臭水體,2030年消除黑臭水體。
…………
從各地的工作計劃來看,2020年前后,多數地區將基本完成黑臭水體整治,屆時我國城市水環境質量將得以大幅改善。
合力繪就水污染治理路線圖
城市黑臭水體污染治理這項全國大工程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引入公眾評議機制——哪條河該治理,聽老百姓的;治理效果好不好,老百姓說了算。為此,除了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公布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清單外,兩部委還建立了“城市水環境公眾參與”公眾號,專門收集黑臭水體監督舉報信息,公眾可通過微信上報身邊10米范圍內的黑臭水體。
作為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流域治理PPP(公私合作模式)項目,發源于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的南明河水環境的綜合整治實踐不失為一個范例。
南明河全長118公里,流域面積6600平方公里,是貴陽人民的母親河。由于經濟快速發展,流域人口大幅增加,南明河不堪重負,污染狀況觸目驚心。
本著機制創新、長治久清的宗旨,中國水環境集團對南明河進行了治理。項目一期開始于2012年,總投資約11.67億元,從內外源控制、生態恢復、臭氣治理幾個方面出發,通過截污完善、清淤疏浚等救急措施,基本消除了南明河干流的黑臭問題;二期一階段項目內容實施后,南明河干流水質較一期竣工時又有大幅提升。目前,劣V類水體進一步下降到7.0%,IV類水體繼續提高至31.6%。
“由于和政府達成了責權分明的職責劃分,政府做好裁判員,企業做好運動員,為推動項目進行提供了便利;此外,交易結構上的創新,也為保障項目進度奠定了基礎。”中國水環境集團總經理李濤如是評價。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