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規模:50000平米
投資成本:約1250萬元
建成時間:2007年7月
獲得獎項:青島市2008年度園林綠化精品工程獎
山東省2009年度優秀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
榮獲2008年山東省建筑工程質量“泰山杯”獎
丁家河位置
工程項目
項目規模:50000平米
投資成本:約1250萬元
建成時間:2007年7月
獲得獎項:青島市2008年度園林綠化精品工程獎
山東省2009年度優秀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
榮獲2008年山東省建筑工程質量“泰山杯”獎
丁家河公園濕地
治理措施
1.開發地下潛流水源
丁家河水庫主要用于城市供水,每年向城市提供的水量為180萬立方米。開發區規劃需供50萬居民用水,是嚴重缺水地區,需要向境外三座小型水庫:鐵山水庫、陡崖子水庫、吉利河水庫調水,因此不能向景觀河道供水。
根據地質橫斷鉆探資料分析(見下圖),河道表層為滲水性較好的雜填土砂土和粉質土,地下6-6.5米為保水性極強的強風化花崗巖(滲透系數K=10-4cm/s),形成一個較好的保水構造,不透水層坡降0.6%-1.0%與地面坡降相平行。地下水埋深1.5-2.0米,水位年變幅度為1.0m左右,本區地下水為上潛水類型,排泄主要以蒸發和排向鄰區,是景觀河道水源補給理想的水源,且水量充足,水質和長期補給方面都很適合。
地質斷面圖
2.上游修建疊石堰和溢流壩
工程河段全長1200米,上游河流坡降較大,河道較窄,不適合直接蓄水,因此考慮到景觀和安全的因素,在長江路以北上游修筑了4處疊石堰,疊石堰高0.5米,間距在20米-40米之間,用景觀塑石壘砌而成,營造出連續疊石水景觀,動靜相補,形色相襯,自然流水潺潺的動態河道水景。在珠江路以北,修建一道溢流壩,壩高2.0米,在珠江路以南修建一道溢流壩,壩高1.5米。這六道壩體將河道分成6個基本連續的回水河段。
跌水設計詳圖
跌水
3.地下潛流攔蓄工程
下游河道坡度較緩,通過對地質和水文的分析,具備將地下潛流提升為地上用水的條件,因此修筑兩處截水溢流壩,成功地將地下潛流攔截提升為景觀水,成為了丁家河公園的主水景區。
水泥土深層攪拌樁
4.截污工程
在河道兩側修建4.8公里截污管道,將9個城市排污口攔斷通過市政管網,送至污水處理廠,保證河道清潔。河道內通過水流循環和河道濕地生態過濾滲化后,水質變為二類水,發揮河道收采雨水的載體和景觀凈化水體作用。
5.自然岸線設計
通過對河流周邊地形地勢的分析,梳理水系的形態,還其自然、彎曲的水流,在滿足行洪要求的基礎上適當拓寬河道,增大水與土地的接觸面,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線形態,保留、恢復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為各種生物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
自然岸線
6.生態護岸設計
在河道護岸設計上,設計越來越主張減少硬化堤防,采取自然土質岸坡、自然綠化護坡、生態種植護岸,為水生動植物的生長、繁育等活動創造條件。
生態護岸設計圖1
生態護岸1
生態護岸設計圖2
生態護岸2
7.河道文化恢復
上游“春拂瑤臺”、“柳影花溪”以春天景觀為主,沿岸種植迎春、連翹、垂柳、碧桃等,在蜿蜒的溪流上春花燦爛、柳影依依,展現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春情。
中部“凌波望月”、“戀水橋”“悅目臺”連接河道東西兩岸,步移景異,曲水潺潺,“賞心亭”、“桃花島”沿岸遙望相應,打破了河道呆板的直線感,游人穿梭于林下水邊,桃柳婆娑,營造處“翠柳含風杳靄中,桃花流水淺深紅”的園林意境。
下游“葦花秋水”、“銀湖浮翠”則為居民提供了更加生態、自然、休閑的意境,沿河香蒲幽幽、荷花、鳶尾、千屈菜爭奇斗艷,將整個河道景觀推向了高潮。
丁家河公園
上海歐保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河湖治理設備網合作媒體或互聯網其它網站,河湖治理設備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