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提起江南,莫不憶起水鄉美好。因水而生,依水而興。水,既賦予了上海特有的江南靈氣,但一度,水也背負了區域發展所付出的代價。
對于擁有各類水體16795條段的浦東新區來說,莫不如是。所幸的是,在經過了大半年的整治后,這些河道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為居民描繪著“岸清水綠”的新面貌。
家門口的小河又能游泳了
40年前,24歲的奚惠群嫁入了浦東合慶鎮東風村曹家宅。她還記得:家門口的米長港河水悠悠。
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里,淘米洗菜大伙都習慣到米長港邊,邊聊天邊干活。每每盛夏,皮猴子一般的男孩們脫光了衣服就往河里扎。幾番撲騰,倒也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狗刨式泳姿。
“弟弟啊,當心點啊……”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仿佛兒子幼時戲水的情景還在眼前,門前的米長港卻變得越來越窄、越來越臭。
東風村大隊長袁振宇邊給記者比劃著,邊訴說著:淤泥堆積、垃圾遍地、污水直排,米長港最嚴重的時候大概水深不過十幾厘米。
那是一段發展優先的日子——米長港的周圍不再是青青河邊草,取而代之的是小加工廠和各類違章搭建。湍湍流動的河水仿佛靜止了一般,無奈地吸收著岸上排下的各類生活、工業污水與垃圾,直到有一天自己也變成了黑色。奚惠群居住的79號是沿河的首排民房,一到夏天,她連窗門都不敢開,因為味道太難聞了。
去年年底,她發現總有些人在附近走來走去,聽村干部說,米長港要整治了。當時她心中還有些半信半疑,沒想到大半年過去后,米長港真的變了。
“村子里的老人講,這里的幾棵堅樹起碼八九十年了,這次為了給它們讓道,河岸還故意拐了個小彎;這么多綠化就直對著我家,窗一推就能看到,農民房變花園洋房來……”奚惠群操著濃濃的本地口音,言談間盡是高興。
三灶浜的白鷺回來了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如果天氣晴好,你正好路過川沙新鎮的華夏西路三灶浜南岸,你會驚嘆地發現:成群白鷺在此聚集,悠然自得地曬著太陽、整理羽毛,儼然一片城市白鷺“棲息地”。
口耳相傳之下,一時間,這片區域不僅成為居民們的休憩首選,也吸引了很多城市觀鳥者來此打卡,更常常看到背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聚集在此。“不敢相信,在城市里能看到這么多的白鷺。”是的,曾經被攝友拍到過同時聚集的白鷺紀錄是63只。
事實上,這處區域曾經被有色金屬加工廠、防水材料廠等“污染戶”包圍,一些企業直接排污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全長3400米的三灶浜貫穿川沙路、華夏一路等6條市政道路,被列入市級重點治理黑臭河道名單。
要從根子上改善三灶浜水質,“污染源”必須拔除。于是,川沙新鎮多管齊下,進行土地減量化、產業調整、拆除違建等,目前兩岸10米內的違章建筑、污染工廠已徹底拆除清騰。系統的治水工程帶來的是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才有那么多的白鷺聞風而動。
河岸違建變免費停車位
“妹妹啊,墻壁好看伐,就像新娘子一樣。”說這話的張阿姨住在張江鎮創新河旁,見到記者就用本地人慣用的妹妹來稱呼。令她發出如此感嘆的一切源于創新河的舊貌換新顏。
創新河為浦東新區規劃一級支河、鎮管河道,北起金橋界、南至川楊河,整治前屬于黑臭重污染河道。
之所以如此黑臭,是因為河道兩岸5家企業未進行截污納管,部分工業企業存在偷排現象,另外,華益路南側居民區存在違章搭建。
居民們告訴記者,雖然違章搭建出租給村民們帶來了額外收入,但生活環境“臟亂差”。“出租屋里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一到夏天,蚊蠅肆虐,出來乘個風涼恨不得泡在花露水里”……在華益路111弄住了17年的沈阿姨這樣回憶。
河道整治不是沒有嘗試過,只是幾經反復,岸上的污染根不除,水里的問題就解決不了。所幸,這次推行了“河長制”治水,“五違四必”的拆除加上水岸聯動的治理,水里的文章終于做了起來。
原本,“岸綠水清”已經讓周邊居民意外又驚喜了,但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面。創新河南岸3660平方米的土地上違建拆除后,鎮里請來了設計公司為空地度身打造了一處“休閑廣場”。綠樹成蔭暫且不說,最特別的是廣場中央的一處沙池設計,彩虹般的玻璃穹頂確保無論晴雨,孩子們都可以安心地玩他們最喜歡的沙子。
在廣場的一側,貼心地為居民預留了30余個停車位,加上川楊河側違建騰地而建的10多個停車位,弄內40多戶居民家中可以確保一家一個停車位。如今,你走進村里,看不到橫七豎八停放的小車,居民們的院前屋后空間也被釋放出來,種上幾棵花草。“感覺吸進去的空氣都是香甜的。”
拆違了,收入少了,居民們有想法嗎?“以前手頭活絡,還打打小麻將,現在收入少了點,個么麻將不打了,環境好了么,多活幾年,這筆賬還是劃算的。”快人快語的張阿姨講話依然嘎嘣脆。
水陸空全方位監測
創新河的治理是張江鎮73條河道治理中的一個縮影,為了讓河道治理不反復,除了依托河長制,張江鎮還建了一套“空中拍+地面巡+水下測”的長效機制,希望借助“人防+技防”來鞏固河道治理的成果。
創新河的岸邊不遠處漂浮著一個倒扣著的黃綠色“鐵桶”,其實就是水質實時監測設備。通過這套設備,水體的生態環境質量和水質變化規律盡在掌握,只要打開手機,氨氮含量等幾個黑臭指標就一目了然。通過跟蹤監測,再進行大數據分析,管理部門便能依據水質指標的變化,追溯源頭。
與此同時,張江鎮還安裝沿河探頭,結合張江鎮網格化系統,對河道水系進行全方位布控,一旦發現亂排污、亂倒垃圾現象,有關部門將迅速出動進行制止,以確保河道整治成果。
除了水里和岸上的“眼睛”,兩架專用無人機也將加入河道治理工作隊伍當中。“全方位的空中拍”+“全流域的地面巡”+“全時段的水下測”水環境治理體系將在張江形成,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來科學治河。
記者了解到,張江鎮拆除河岸違章建筑135處。2017年提出“應拆必拆”違建清庫銷項,截至日前拆違98.23萬平方米,完成區委、區政府下達全年存量違建拆除任務151.12%。
原韓蕩工業區、原孫橋花卉市場、川楊河南側高壓線走廊、古桐路建中路“類城中村”等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五違”突出區域均完成整治,騰出來的寶貴空間還給了老百姓。今年國慶節前夕向市民開放的42畝的孫橋中心綠地和54畝的張江主題公園,兩處都曾經“五違”建筑林立,生活污水、工業排放……令周邊居民怨聲載道。
如今,如果你有機會漫步于張江主題公園,富有特色的公共開放空間內,加上與現狀水系結合的濕地體驗,在城市中就可以感受到綠洲風采。
經歷過黑臭方知水清不易
或許對奚惠群、張阿姨這樣的老百姓來說,河水清不清,靠的是感受為先,但在浦東新區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指揮部辦公室工程部副部長沈炯的眼中,河道的治理,有著15字的標準“截污、拆違、清障、疏浚、面潔、岸綠、水達標”。
他告訴記者,此次浦東新區共有555條河道列入市政府考核,第一批的70條已經完成99%,第二批的209條也已經完工92%。第三批276條也將在10月15日全面開工,爭取年底前完工。
另外,浦東還主動自我加壓,對426條輕污染河道、594條鎮管河道以及47處國考斷面相關河道進行提升工程,計劃通過明后兩年的治理,在2020年前,所有水質達到五類標準,全面恢復水功能。
“等到那時候,小河邊的居民到水里洗個蔬菜、刷個山芋都不會有問題,”沈炯表示,只有經歷過黑臭河道,方知水清不易。
因此,此次的河道整治采用了“一河一策”。沈炯說,為的是不單治理河道,同時也為周邊百姓創造更好的環境。
整治只是開了個頭,長效管理更為關鍵。
依托于“浦東河長”APP,浦東36個街鎮1300多名河長都可以實現即時操作。結合河長、河道兩個維度,以新區名錄內水體為基礎,建立“河道一張GIS地圖”,各級河長通過GIS、圖表等方式可以全面直管地掌握所管轄河道的基本信息與水質監測達標情況。巡河檢查、問題清單等分類項目可以實時上報,動態跟進。“河長APP實現區、街鎮、村居三級河長隨時隨地問詢,限時督促整改,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除了三級河長的全面覆蓋,民間河長與志愿者的引入也讓長效管理多了一支生力軍。
秦堯,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船舶設計師,也是張江鎮最年輕的民間河長。日常工作中,除了每月巡查、記錄報告當好監督員外,他還主動地與居民聊天溝通,聽他們對河道治理的建議和想法,同時向居民們傳播愛河、護河、巡河的知識。“清清河水來之不易,一定要保護好。”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