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流溪河的生態保護,廣州市政府不可謂不重視。近二十年內,有四部關于流溪河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流溪河專項整治行動也進行了十多次。2013年12月,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廣州市流溪河流域保護條例》,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對流溪河實施全流域專門保護。2015年10月,廣州在全市河涌整治的背景下公布51條河涌“河長”名單,作為唯一一條廣州市內河,流溪河市級層面的“河長”由時任市長陳建華本人擔任。
環保部門無疑壓力很大。2013年7月,楊柳做客廣州市政府糾風辦主辦的《行風面對面》電視欄目,主持人詢問他能否理解市民們對流溪河污染嚴重的焦急時,楊柳回答:“為什么不能理解,我也是廣州市民。”
如今,面對聚集在一起的各界人士,楊柳一再請大家多幫忙:“剛才有人說感謝我們(政府),其實相反,應該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政府感謝社會力量支持。政府只能做主導,出臺政策和方案,真正有效的保護來自社會方方面面。”
聽說張志強讀大學時學的是社會工作,楊柳很欣慰:“你這個專業好!河流保護不只是技術問題,終歸是社會管理問題。”他似有無限感慨要發,停半晌后說,等到10月假期他再來樂明村,自掏腰包買點小龍蝦。
民間組織的執著
張立凡也在廣州環保部門工作過,但在廣州市飲用水源地區劃調整及流溪河下游保護區削減一事上,張立凡有不同看法。
“我們在‘負隅頑抗’。”這位流溪生態保護中心主任笑稱。2015年3月,他成立了NGO廣州市海珠區流溪生態保護中心。幾乎同時,流溪河因廣州市飲用水源地區劃調整,成了本土NGO關注對象。
2010年西江引水工程建成之前,以珠江西航道和流溪河為水源的西村水廠、石門水廠、江村水廠的水源水質狀況處于劣五類,而這3個水廠的所供水量占全市用水量的60%-70%。最近10年,廣州市中心城區飲用水源地完成了三大遠距離取水工程,形成東、南、西北三足鼎立的水源格局,同時以流溪河、珠江西航道等作為廣州備用水源。
2015年上半年,廣州市水務局發布《廣州市城市供水水源規劃(修編)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信息公示》,其中提到擬取消流溪河下游水源功能。
經過多年的治理,流溪河下游水質未見好轉。當時,廣州多家環保組織聯合在網絡上發起“1人1元為流溪河建污水處理廠”的活動,號召市民在規劃公示期間用行動保護流溪河。
民間有反對調整的聲音,官方有必須優化的理由。
“下游污染已經非常嚴重了,你把取水口設在那里也取不到好水。保護水資源是毫無疑問的,但不代表不考慮現實。”中山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水源地調整方案論證時,包括環保局在內的相關政府部門及9位評審專家最終全部表示贊成。
到2016年6月,水源地調整聽證會前夕,環保組織陸續表達自己的聲音。
NGO創綠中心成員官俊峰曾寫過《廣州市飲用水源地現狀民間觀察報告》,他頻頻向媒體投書;流溪生態保護中心征集了697位廣州市民給市長留言,還起草了一封給市長的公開信。“水污染問題專家、城市規劃專家、社會活動家、外交家……為了保護流溪河,我們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做。”
聽證會后,廣州市環保局認為,政府不會減小對流溪河的保護力度:“盡管西村水廠、石門水廠、江村水廠等已停止從珠江西航道、流溪河下游、白坭河取水,按照有關技術規范,上述河段本可以不再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改善上述河段的水環境,調整方案仍然保留珠江西航道、流溪河李溪壩以下河段和白坭河的部分水域及其濱江帶作為飲用水源保護區,以實施比一般水污染防治更為嚴格的保護措施。”
“舉報太簡單了”
“政府不要嫌(民間)鬧騰。有他們鬧騰,大家會看清楚流溪河污染的本質和治理的難度,否則這些就被掩蓋了。”陳曉宏早在2003年前后提出西江引水的設想時,就已經預見到今日流溪河污染積重難返的局面。
陳曉宏認為,流溪河污染最嚴重是21世紀初。這十多年,流域內人口和污染源都在增加。“水質當然本來就很糟糕,但至少沒有惡化,尤其近三年處于基本穩定、略有好轉的狀態。對政府治水還是要有信心。”
在張立凡眼中,重要的不是信心。他更關心,當政府治理流溪河力有不逮時,社會力量能夠填補多少。甚至,“流溪河應該成為社會治理的一個樣本”。
深入調研流溪河后,他有許多新發現:
并沒有一個“大國企或世界500強”在向流溪河排污,影響流溪河的,是兩岸居民。在流溪河下游的太和鎮,有無數做印染或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往往是三兩個外地人租房,搬幾件工具進去就能開工。“居民希望流溪河變清,但也會保護租客,希望地價起來。他們構成利益共同體。”流溪河流經廣州的城中村,要想將污水管道修進去,先要面對征地拆遷問題。流溪河兩岸開著許多農家樂,每當政府開展整治行動時突擊關停一批,風頭過了,炊煙又會升起。
流溪生態保護中心成員陸志堅以前在自來水廠工作,當時,他會將這些排污的小作坊、農家樂都視作污染源,向政府舉報。而現在他清楚當地環保執法人員人手不足,更重要的理由是:“舉報太簡單了。”
現在,他選擇去和污染了流溪河的人們聊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史,問他們為什么來到這里、每月能掙多少錢。“政府可以上工程、搞環保執法,但流域環境問題是多元的,流溪河的背后是多種社會關系。”
廣汽本田在樂明村舉辦流溪河源環保親子公益營,邀請父母與孩子一同在流溪河水源地起居生活、接受自然教育,在村民導師的帶領下體驗生態農業。他們希望以孩子帶動家庭,再以家庭帶動社會,不斷傳遞環境保護的價值。
“保護流溪河不是發起一場campaign(戰役),認準一個敵人,打倒它就好。你不知道你的對手在哪里,有的‘對手’可能比你還小。”河流與人,構成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張立凡希望能解答兩個問題:誰造成了流溪河污染現狀?社會力量能為流溪河做什么?
趁著暑假,流溪生態保護中心組織了一場田野調查夏令營,駐地在太和鎮白山村,流溪河支流邊。13個晝夜,17個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年輕人用社會學的視角觀察流溪河,有時候,他們調研的主題甚至和環境保護沒有一點關系。
8月5日,夏令營結營。仍然沒有人能解答上面提到的兩個問題,但他們收獲了同樣的責任和信心。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