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農村環境問題不斷突顯,農村污水逐漸成為治理重點。由于農村污水具有水質水量不穩定、收集困難等特點,處理工藝選擇需要因地制宜,在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上也不同于城市固有模式。這對那些意圖進入農村水處理市場的企業而言,也面臨著一定困難。
農村污水治理需求有多大?
服務人口 投資需求 5億鄉村人口×5000元/人=2.5萬億元
5億鄉村人口 運行成本 5億鄉村人口×60元/人/年=300億元/年
大市場下有隱憂
農村污水處理的現狀如何?城市、縣城、建制鎮、村莊的污水處理率分別為87%、75%、28%、8%,污水處理率差異巨大。自2008年以來,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增長較快,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增長,而相比來說,村莊的污水處理率增長緩慢,平均每年為1%,仍然處于農村污水處理的初級階段。
沒錢萬萬不能
近年來從中央投入來看,環保口對農村污水治理的投入占比最大,但是總量有限。2009年~2012年,環境保護部投入200億元用于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帶動地方政府及社會投入160億元。
“十二五”提出,到2015年,建制鎮污水處理率達30%,重點鎮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30%。目前據不完全統計,重點鎮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還不到20%。
國標未定,地標先行
我國現階段對城鎮污水排放標準比較健全,但農村污水排放標準欠缺。由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在規模、技術及運行管理方面與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急需制定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
除此之外,還應明確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標準。村鎮污水處理技術工藝繁多,但是缺乏規范,質量難保。
單一技術路線不適用
我國村鎮污水類型復雜,排放濃度和規模的區域差異大。農村用水標準和人均排放量低于大城市,而且農村人均污水排放量低于小城鎮。不同地區農村污水的特殊性導致在技術選擇上方法不一。
本文節選自《中國環境報》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