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前
治理后
為提高防洪標準、優化配置水資源和修復保護生態環境,夷陵區啟動了黃柏河流域環境治理工程。該工程共涉及24個子項目,按治理內容主要分為防洪工程、水源工程及水生態環境保護工程3類,總投資12.2億元,建設期集中在2017年、2018年。
工程是否如期開工?施工進展如何?5月上旬,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選擇鄢家河左支河道治理三標段項目,進行現場探訪。
在小溪塔街道陳淌坪村四組,記者看到,以跨河小橋為界,上游的河道清澈見底,護坡上青草覆蓋,紫荊、紅葉石蘭、大葉女貞爭奇斗艷。
“一直住在這里不覺得,現在一整治,就大不一樣了!”眼前的美景,讓附近村民盧光明笑的合不攏嘴。
原來,鄢家河是一條防洪溝,平時垃圾、污水直接入河,導致河水黑臭,垃圾遍野,雜草叢生。到了汛期水量增加,臨河良田就會被淹沒,周圍村民苦不堪言。
去年7月,夷陵區投資9400萬元,啟動了鄢家河左支河道治理工程。建設單位夷陵區城發集團的要求是:按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將河道拓寬至22米,兩岸新建1米5高的混凝土鎮腳和擋土墻,墻上護岸進行綠化。
剛開始的設計可不是這樣。“原來只需建擋土墻,現在不僅強調護岸綠化,就連水生植物的種植也有要求。”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王家新說。
“特意做修改,是為了加強水土保持嗎?”記者問。
“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改善生態環境。”夷陵區城發集團項目工程師周俊告訴記者,以前肥水、生活污水直排,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河道發黑發臭,所以新方案要求施工方在完成河道清淤后,種植水生植物。
這一改動,讓王家新犯了難,不得不重新考察學習,直到今年春,宜都一水生態資源開發公司提供技術支持,我們才成功引種菖蒲、鳶尾、水芭蕉等植物,總算化解了這道難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止是“三標段”,整個治理項目都在提檔升級。從一旁的“鄢家河干流及左支河道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圖”上可以看到,11公里的河道,根據原始條件不同,設計了10余種綠化方案,有的是“兩岸進行生態護岸及綠化”,有的是“增設景觀護欄,進行墻面綠化”,有的是“左岸高邊坡治理,右岸建濕地護岸”……
布置圖左側的文字說明也頗有氣勢:“用生態的理念,結合自然的工法,合理布局和系統的治理,打造秀美靈動的鄢家河”。
“每段河道情況各異,污染程度不一,不能一瓢水舀了。”夷陵區城發集團副總經理包建峰說,他們不支持大拆大建,希望通過分類指導,把建設的重點從“事后治理”轉向“事前保護”,可持續地改善河道生態。
“把生態修復挺在前面”,這是貫穿黃柏河流域治理的理念。今年4月,黃柏河干流湯渡河——小溪塔大橋河道綜合整治項目正式開工。據相關資料顯示,該項目全長15.2公里,總投資4.2億元,占整個全部治理工程的三分之一。
“不比鄢家河項目大多少,為什么資金差距這么大?”記者有些不解地問。
“即將實施的河道清淤、生態護坡、截污納管等工程項目,量最大,范圍廣,花費自然大。”包建峰話鋒一轉,“但這只是輔助,重點是為后期自然濕地修復創造條件,幫助河道環境恢復到原始狀態。”
通過系統、科學的治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黃柏河將呈現出“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新面貌。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