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柳樹枝條吹風擺動,倒映在河面上,魚在水中游,看著這樣的環境人們心里也舒暢。”這是日前在溧水區南門河散步的市民王女士的感受。經過水環境綜合整治,溧水南門河的改變日新月異,不僅摘掉了“黑臭河”的帽子,還成了一條景觀河,這項惠民工程給市民帶來了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近日來,溧水區聚焦短板,持久加力,狠抓項目,加大投入、加快推進,再掀水利工程建設、水污染防治工作新高潮,以水環境的持續改善提升整個溧水的整體競爭力。
2016年,溧水區制定水環境綜合整治兩年行動計劃,計劃用兩年時間對城區16條河道進行整治,營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水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同時,體現規劃、工程、施工精細化管理,讓城市更有品質。目前,水環境綜合整治初顯成效,全區無一黑臭水體。南門河下游、一干河上游綜合整治,受到市民的喜愛。
今年5月1日開園的秦淮河公園,位于東廬山西南角、中山湖下游、一干河上游。2015年9月正式開始建設。在前期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經過20個月的精細化施工,將公園打造成了以水為脈,集生態休閑娛樂健身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利用河道補水通道及場地地勢設置跌水小溪、雨水花園等多個水景觀。充分利用優勢水條件結合景觀的步道休息節點將人與水聯通互動。
此外,清水通道工程去年竣工,通過引石臼湖水到城區,改善城區水環境,讓河道活起來。清水通道工程于2014年開始實施,以石臼湖為水源,利用秋湖泵站,新建西山下泵站,全長約12公里,溝通王家甸、宋家、幸莊、金龍山四座小型水庫,分別向中山河、金畢河、陳沛河、南門河補水,實現城區河道水體流動與更新,最后經新中山閘匯入秦淮河,流向天生橋或一干河。舉行的咪豆音樂節、馬拉松比賽等大型活動,通過清水通道補水,為參加音樂節的市民提供了優美的水環境,為廣大參賽選手提供了山水相依的優美環境。
與此同時,水利工程建設也在加快推進,使水利工程更好的服務民生。目前,各項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都在扎實穩步推進,石臼湖防洪能提升工程有序推進,全區梳理出76項防汛消險工程也在加快推進中。此外,整合調整水務管理機構和職能,涉水事務實現統一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基層水務站垂管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