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時間,蔡小文的手機突然響起急促的“嘀嘀”聲,原來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監管系統報警,他立刻查尋報警源。一看,是天目山鎮閩塢村的污水處理系統出現異常,處理池的排水量過低。
蔡小文立馬通知村書記,不一會兒,傳來消息,原來是村道在維修時,挖掘機不慎挖破了污水管,導致污水外泄。傍晚,破損管網被更換,污水池的排水量又恢復到正常水平,報警解除。
蔡小文是臨安丹靚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他們公司大廳的LED顯示器、辦公室電腦和手機里,同步聯接著可以掌管臨安全市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DL監管系統。目前該系統已對臨安19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處置和排放情況實施遙測監管。隨著監管點的擴增,未來,這個監管體系將是評價臨安農村地區“五水共治”成效的“千里眼”。
與以往在工業廢水的排污口安裝監控探頭不同,該系統采用無線物聯網技術,只需在污水處理池的排放口安裝一個流量計,就能對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狀況和治污成效實施遠程監測。
毋庸諱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新農村建設的“形式工程”。不少村莊就算建了凈污系統,由于后續管理不力或缺失,最終淪為“擺設”的居多,污水系統是否正常工作?處理成效如何?恐怕關心和在意的人不會太多。只有工業廢水或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排污口,才會有探頭“盯”著。去年以來,隨著全省上下全面掀起“五水共治”熱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覆蓋率和成效開始受到各方關注和重視。這套系統的問世恐怕就是“五水共治”由城市走向農村的應景之作。
點擊該系統,臨安18個鎮街哪些村建有污水處理系統,都能一目了然地呈現。隨意點擊某一個村,該村污水管網的布局、線路、走向、處理終端的具體位置、采用何種處理模式,以及凈污的工藝流程等等,都能清晰呈現。
同時,借助流量計和物聯網,還能精確統計并儲存每座污水池每天、每周、每月、全年的尾水流量數據,一旦偏離系統允許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系統就會報警。
“超過最大值,說明污水管網有雨水或地下水浸入;低于最小值,那么很可能是管網漏水或堵塞。”蔡小文解釋。
除了遙測排污口的流量,該系統還能遙看和監測污水池電機是否正常工作,尾水的pH值、生物需氧量、總磷、總氮、懸浮物等排放指標是否達標,一旦停運或超標排放,系統也會報警。并且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相關責任人介入。
臨安地處太湖、錢塘江上游,為確保“一江清水出臨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始終深受各方關注。尤其是“五水共治”開展以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更是成了臨安“五水共治”的“重點部位”。臨安市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下一步,臨安將在全市農村地區陸續推廣普及這套系統,確保臨安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建設得好,還要真正用得上。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