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河,不只是一段熟悉的旋律,更是沿線流域城鎮居民的主要飲用水源,其上游更是長沙市居民飲用的第二水源。
近年來,長沙市高度重視瀏陽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累計投入資金200余億元綜合治理瀏陽河。
6月29日,長沙市政協舉行“加強瀏陽河流域水生態環境防治”常委會專題協商會,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指出,為了讓瀏陽河水更清,未來兩年要全力推進瀏陽河綜合整治,打好三大“戰役”。
發言 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滯后于城市化進程
今年,長沙市政協就加強瀏陽河流域水生態環境防治進行專題調研,深入5個區縣(市)調研,形成了一份信息量大、指導性強的調研報告。
“考察中發現,瀏陽河上游水質得到基本保持,中游水質尚可,但從長沙縣的 梨段開始,水質變化逐漸增加。”長沙市政協常委董曉明說。
長沙市政協在調查報告中指出,瀏陽河上、中游水質較好,基本達到水功能區水質保護目標,但城區段水環境質量逐漸下降。
“依多年觀察和初步匡算,瀏陽河流域城鎮和農業面源有機污染物負荷超過瀏陽河環境自凈能力2到3倍。”市政協特約委員、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程運林介紹,“污染主要包括城市生活類污染、鄉鎮生活污水污染、兩岸工業園區污染、養殖業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等。”
他介紹,盡管部分城鎮和長沙市城市生活污水80%左右是經凈化處理后達標排放的,但按河流水環境自凈能力和實測計算,以水域功能Ⅲ類計算,總有機污染負荷量要削減70%左右,方可逐步恢復中下游段水環境功能。
調研報告還指出,瀏陽河流域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滯后于城市化進程,如黃興片區、武廣片區的開發速度遠遠快于污水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委員們在現場視察時看到,某些堤防長期堆置生活垃圾、建筑廢料等,極易造成生活污染。”市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郭建華說。
生態流量下降是影響瀏陽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的又一大原因。郭建華說,瀏陽河流域內建有各種大中小型水庫,同時株樹橋引水工程建成后導致上游流量減少,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實驗性蓄水后,湘江水常年頂托瀏陽河水,瀏陽河城區段流速變緩,也導致了水體自凈能力下降。
建議 建立瀏陽河流域水生態補償機制
如何恢復瀏陽河流域水環境生態功能?長沙市政協建議,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充分考慮瀏陽河的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能力,以水功能區納污能力的要求確定沿河尾水、支流的排放、入河標準,結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科學編制瀏陽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
竭力修復河流生態,實施補水引水工程,努力探索中水回用。利用大拆違騰出的土地,按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在瀏陽河流域中、下游河段規劃建設6到8處濕地群,將污水處理廠排放的部分尾水引入濕地,實施生物凈化。
還應建立瀏陽河流域水生態補償機制、問責機制。據了解,瀏陽河上下游的管理主體包括瀏陽市、長沙縣、雨花區、芙蓉區和開福區。長沙市政協建議,按照“污染者付費、受益者補償”的原則,積極探索生態受益地區向生態保護地區提供經濟補償的辦法。建議參照湘江管理委員會的模式,由市政府成立瀏陽河流域管理機構,建立統一的治水平臺,負責瀏陽河的管理和協調,健全水量分配和調度機制。
打好截污、提標、補水三大“戰役”
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充分肯定市政協的調研報告,他說,報告體現了民生情懷、凝聚了集體智慧、履行了參政職能。他強調,政府部門要切實擔當瀏陽河水環境保護的重大責任,不負“天賜之美”、不負省委重托、不負群眾期盼。他說,未來兩年,要堅決打好瀏陽河水環境保護的三大“戰役”:首先是截污,強化源頭治理;其次是提標,強化綜合治理;第三是補水,強化生態治理。同時,要明晰邊界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社會參與,抓好檢查監督,“硬化”考核標準,切實將瀏陽河水環境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他提出,要著力構建“市—區縣(市)—街道(鄉鎮)”一體化的三級環保監管體系,整體推進瀏陽河流域污染治理。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積極完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充分發揮市環委會的協調作用,建立流域保護管理聯動機制,強化市直部門的職能職責。健全水質考核機制,根據屬地原則強化斷面考核,對工作不力、交接面水質不達標的地方政府嚴格追究責任。
市政協主席范小新指出,保護瀏陽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大事,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瀏陽河流域水生態環境防治調研是建設品質長沙、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他代表調研組表示,將繼續關心、關注、追蹤問題進展,推動長沙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品質提升。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