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部10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介紹了水利部組織編制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情況。《規劃》提出,京津冀地區的發展以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為“剛性約束”,堅持節水優先,以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為重點,促進人水和諧,償還生態環境欠賬。
京津冀地區國土面積21.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08億,以不到全國2.3%的國土面積和1%的水資源承載了全國8%的人口和11%的經濟總量。由于水資源嚴重短缺,加之長期對水資源的掠奪性開發,京津冀已成為我國水資源環境嚴重超載地區之一,面臨著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惡化、水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
《規劃》提出,要因水制宜、量水發展,嚴格用水管理;統籌協調京津冀水資源承載能力和協同發展空間布局,合理調配水資源,確保生活用水安全。
“京津冀地區多年年均水資源量258億立方米,供水量中七成是地下水。”李原園說,該地區地下水超采68億立方米,其中海河南系、冀中南地區水資源超采尤為嚴重。
為了修復水生態,京津冀地區將通過置換地下水源、發展高效節水、調整產業結構、壓減灌溉面積、回灌涵養保護等措施,綜合治理地下水超采,逐步修復地下水系統,提高地下水應急儲備能力。
同時,三地將采取整治入河排污口、增強河湖水體流動性、削減點源污染物排放量、治理面源污染等措施保障水質安全;加大對水源地的保護力度,加強水源涵養、污染源綜合整治以及周邊水生態保護。
“當前三地水利基礎設施、污水處理的標準和要求不同,今后這些標準都要盡量趨同。”李原園說,通過南水北調和加大污水回用,三地的用水總量今后也要控制在每年約300億立方米,同時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加大節約用水。
按照規劃,到2030年,京津冀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生態文明水平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一體化協同水治理管控能力增強,應對風險能力和水安全保障程度提高,基本實現水利現代化。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