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水比原先好多了,清了,也不臭了。”日前,揚州高新區高橋社區居民孟云龍對家門口河塘發生的顯著變化感慨地說。在位于大學城的東銀溝,記者掬了一捧河水聞了聞,只有一股淡淡的河水腥味。而在不遠處的河面上,有成群結隊的鰷魚游動。村民們說,幾個月前,這個河塘還垃圾漂浮、河水發黑,經過治理,如今成為高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高新區河網水系發達,是揚州城市水系的“西部樞紐”。記者昨獲悉,高新區結合“263”專項行動,全面開展轄區東銀溝、西銀溝、南排澇河以及北排澇河四條重點河道的綜合整治工程,總投入4278萬元為全長6961米的河道“換新顏”,通過截污納管、河道清淤、底泥優化、水質凈化、生態修復等手段,在年底前將這四條河變身為景觀河,提高防洪排澇能力。
“這四條河道大致將高新區劃分為‘井’字形,東、西銀溝穿過居民集中生活區,南、北排澇河貫穿企業園區,關系到數萬居民、員工的生活。”高新區城鄉工作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緒祥軍介紹說,緊鄰生活區的河道在清淤泥、整河道的同時,在常水位以上鋪設草坪和堤頂人行漫道,種植了垂柳、香樟等樹種,還居民一片清水綠岸。
西銀溝,一頭連著揚州西部城區,一頭連著企業園區。每年汛期,來往上下班的居民心就懸了起來。“由于西銀溝河道堵塞、排水不暢,雨水經常倒灌到附近的吉安路上。”家住許莊社區的韓福江說,最嚴重的時候,路面大量被淹掉。
緒祥軍說,改造中,將原有老河道的過水斷面大大拓寬,每秒可以排13.5立方米的水,確保城市西區向西銀溝排水順暢,同時改造道路管網,消除積水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區在這次河道整治“攻堅戰”中,嘗試了不少創新環保的“綠點子”。例如,在北排澇河采用了科技含量較高的高分子聚合板樁作為擋墻,河口的兩側再打下973根方樁用于加固。“跟混凝土相比,這種高科技材料占地面積小、透水性好,使用壽命更長。最重要的是,對河水的生態環保沒有影響。”緒祥軍說,通過“雙層保險”,遏制企業偷排現象,引導園區企業雨污分流。“另一方面,我們還打通了園區河道,設立兩處箱涵,形成了循環流動的活水水系。”
那么,整治后的河道怎樣實現長效管理?目前,高新區成立了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和河長制辦公室,初步建立了街道、村兩級河長體系。
“高新區有4條市級骨干河道、4條區級河道、24條鎮級河道,一共長達131.29公里,分別由黨政負責人擔任河長。村級河道和河塘由村(社區)村(居)委會主任擔任河長,同時設立聯絡員,建立工作臺賬和巡查制度,全面掌握所管河道周邊的污染源,加強日常巡查,并就發現的問題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形成‘一河一檔’‘一河一策’。高新區紀工委還成立了專項督查小組,把河道整治工作納入重點督查內容,對項目實施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跟蹤監督。”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這些河道還通過泵站抽升、加放活性炭、曝氣等物理方式,增加河水自凈能力、改善水體質量。”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將在水域嘗試種植水生植物、放養食藻魚、底泥清淤等水體修復技術,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化及降解,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創造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的環境,重建水生生態系統。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