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花溪河圣母廟段河道“會呼吸” 生態護岸出新招
四川新聞網眉山(袁桂林 鄭佳潔 文/圖)
會呼吸的河床——花溪河柳江圣母廟段整治后實景圖
洪雅縣花溪河柳江圣母廟段賞心悅目的一幕。湛藍的天空下,清清河水從蒼翠群山奔流而來,在綠草點綴的河道激起層層浪花,卵石鋪面從河床向河堤緩緩延伸,左岸綠化帶已長出一片片茂盛草甸,剛剛整治過的右岸綠化帶也呈現出團團淺綠。
是誰讓它靈動生機“會呼吸”?
堤頂綠化帶
“呼吸河床”
保持原貌疏浚河道
在花溪河柳江圣母廟段長3.03千米的河道里,零星的石頭突兀在水面,顯得“雜亂”的卵石躺在河堤底部,任由綠草在它們中間生長。
“你看,現在的河床比整治前寬了很多。”該河段整治工程技術人員宋勇告訴記者,“在建設過程中,為充分體現生態和自然的理念,我們盡量保留河道內的濕地和大量的原生植被,把因多年沖刷形成的深坑進行了適當的回填,把水流湍急的灘頭進行了削減,放緩了該段水流的速度。”
為什么不對河床和河堤護腳進行硬化,以確保水流的順暢和提升河堤的抗沖刷能力?
“河床除引流作用外,還有對地下水的滲透作用,這就象一個人一樣,要有呼有吸,才有生命,才有靈性。”宋勇笑著說:“鵝卵石鋪就好處是明顯的:卵石河堤護腳表面上看是無序堆放,但在這些石頭下面,我們用重型機械對護腳進行了反復碾壓夯實,確保了護腳強度,卵石又可以有效分散水流沖擊方向和力度。如果按常規做法,用混凝土對河床和河灘進行硬化,雖然是最快速也是最便捷的處理方式,但對河流生物鏈和生態多樣性是毀滅性的。”
會呼吸的河床
“生態護岸”
就地取材建河堤
在河堤邊上,記者注意到,除底部親水步道用混凝土澆筑外,整個河堤也用卵石堆砌。為什么河堤也要用卵石堆砌?
“河堤用卵石堆砌,也是為了有效分解洪水對河堤的沖擊力。并且,這些卵石都是就地取材,從成本上來講并沒有增加,但效果就好了很多。”宋勇介紹,洪雅縣委、縣政府‘一地三區’建設目標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要體現在我們工作的每一個方面。于是,在研究花溪河圣母廟河道治理方案時,就摒棄了傳統的堤防功能單一的建設模式,把它定位為皆具防洪、生態涵養和景觀效應等于一體多功能、綜合性堤防。所以,就有了現在這樣的效果,使得綠色、生態的理念也堤頂建設中得到體現。
據悉,堤頂與堤坡間約兩米寬的緩坡綠化帶將兩者有機隔開。“不用鋁合金防護欄,而用綠化帶來進行安全隔開,更好地體現綠色、生態。”宋勇介紹,今后還將在綠化帶栽種小灌木,以加強安全防護功能。”
因地制宜
留足綠地空間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洪雅河道整治工作長期堅持的原則。在花溪河柳江圣母廟段整治行動中,有關單位(部門)組織施工方用卵石鋪砌河床邊沿、河岸及堤頂,保留原河道形態隨彎就彎,并留足了生態綠地空間。像這樣的方式,在圣母廟段就新建了“呼吸和床、生態護岸”4.13千米,清理河床3.03千米。該段整治工程按五級堤防標準建設,目前即將竣工,可防10年一遇的洪水,這些舉措讓該河段整治充分發揮了“提高防洪水平、改善水生態環境,新增水景觀”等功能。
“這河堤修起了,不怕漲洪水,也方便了出行與親水活動,增加了群眾與游人散步、休閑的地方。”柳江鎮兩河村村民柳志祥與其他村民時時關注著工程的進展情況,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原來水很急,現在水變緩變清了,我們早晚都愛在河堤和親水步道上散步、戲水了。”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