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組織的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評審工作中,經過激烈競爭,河北省的遷安市脫穎而出,順利通過評審答辯,成為我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也是全國唯一入選試點的縣級市。
“海綿城市”是怎樣選出來的?
在遷安市住建局主任科員高權的辦公室墻壁上,粘貼著一排文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的計劃項目,96項、62項、30項……一共有214項計劃項目。
作為國家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遷安相關的建設工作已經如火如荼開展起來。在高權看來,生態環境治理、河流湖泊的治理、雨水蓄滯、收集和利用是近些年來城市建設的主要指導思想。“海綿城市”這個名稱,是個雨水利用的中國化的說法,是在中央新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來的,建設雨水利用的體制,下雨的時候城市可以有效吸收起來,等到缺水的時候可以利用起來,解決中國城市缺水的問題。
在這個背景下住建部開始制訂關于雨水綜合利用的技術指南,名稱叫做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顧名思義,就是在城市建設中盡可能保證在城市建設前雨水的滲透蓄積和排放的原貌,城市開發對雨水生態系統的影響要降到最低。
從一開始,遷安就走在了“海綿城市”申報的前列。2014年10月份,住建部開始實施“海綿城市”計劃。2015年初,遷安市就委托同濟大學城市設計院開展了一個“海綿城市”的專項規劃,解決雨水蓄積和利用問題。
2015年1月份,住建部、財政部、水利部下發了關于組織申報2015年“海綿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遷安作為省級推薦的城市,參加了試點的申報。
2015年3月27日,三部委進行了試點城市的評審。4月2日,財政部網站正式公布“海綿城市”試點城市,遷安入選。
高權介紹,遷安的“海綿城市”建設有一個特點,就是以吸收、滲滯為主,涵養水源。申報成功以后,根據住建部的相關要求,仍然處于技術規劃層面,對“海綿城市”建設進行規劃。
高權透露,為了加快有些項目的實施,“現在正在申請有關手續,爭取政府進行開發的50項工程年內能夠竣工。我們一共有214項工程,剩下的164項要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通過PPP的形式,籌集建設資金,建設其他的‘海綿城市’項目。初步計劃整個項目投資40億,其中27億是PPP模式,超過六成的比例。通過214個項目、40個億的投資,使得示范區內。地表徑流的控制指標要達到76%,雨水外排不能超過24%,達到‘海綿城市’的要求。通過‘海綿城市’試點項目的建設,每年能為遷安增加約2000萬立方米的水資源。”
一個縣級市是如何入選的?
申報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的城市超過130個,在成功申報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的16個城市中,既有天津、重慶這樣的直轄市,也有廈門、武漢、濟南這樣的大城市,唯有遷安是一個縣級市。高權說:“申報的時候,有不少人都提出質疑,怎么一個縣級市還來參評?”
為了保證結果的公平、公正,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派出九位專家,通過抽簽選出其中的七位,對所有的申報城市進行打分,這個過程沒有任何政府官員的參與。
在第一輪技術性評選的時候,遷安在所有的申報城市中排在第一位;在競爭性評選的時候,遷安在所有16個入選城市中排在第五位。
遷安能夠從眾多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究竟有著怎樣的優勢和特點呢?走進遷安,答案便呈現在眼前。乘車行駛在遷安的大街小巷,滿眼蒼翠躍入眼簾,使人懷疑是不是出了城。遷安市外宣局局長李愛斌笑道:“這是我們投資1.3億元建的龍形和云形綠化帶狀公園,占地總面積1000畝,就在城市現代化標志區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為此我們舍棄了20多億元的土地出讓收益。”
雙向六車道的濱湖東路是遷安市的一條城市快速路,站在這條寬闊的公路一側,一般人不會想到這條公路還是一條攔河大壩,它的西側就是環繞遷安的灤河。
入夏時分,寬闊的灤河兩側綠樹成蔭,河兩側有不少人專程驅車前來垂釣。波光粼粼的灤河河面上有一群嬉戲的白色飛鳥。“瞧,這是白鷺,生性喜水,在水邊沙渚覓食,前些年根本看不到這些鳥,近年來,卻常常能見到它們的身影,這都是因為灤河??!”遷安水務局局長朱廣久說,“從2010年起,遷安開始大力整治灤河,近幾年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在灤河安營扎寨的水鳥越來越多。目前灤河城區段范圍內新增白鷺、灰鶴、白天鵝等野生鳥類20余種。”
在濱湖東路東側的涌泉廣場,是橫貫遷安市區的三里河生態走廊的源頭。傳說歷史上唐王李世民征東至此,用槍刺地,即有泉水冒出,解了大部隊飲水之急,李世民御封三里河為“銅幫鐵底飲馬河”。如今在“唐王賜泉”銅像之下,依然有汩汩流水冒出,而遷安市園林局工作人員介紹,這里冒出的不再是泉水,而是通過從濱湖東路下面鋪設管道,利用聯通器原理和水位差形成的壓力,從而引來的灤河之水。
沿著三里河一路前行,市民在花草叢中、河湖之畔徜徉,三里河也給這座城市的開發商帶來了靈感,上東水郡、碧水花苑、河畔人家、濱湖悅城……隨處可見以水命名的住宅小區。
朱廣久說,灤河工程的實施還有效發揮了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和調節氣候的作用,改善了區域小氣候,成為遷安的生態綠心和天然氧吧。據測量,遷安城區夏季氣溫平均下降了2攝氏度,空氣濕度增加了20%,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增加了20%。這些工程按照生態環境的理念,契合“海綿城市”的理念。包括在小區內建設下沉式廣場,許多小區稍加改造即可滿足“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
入選試點能帶來什么?
“灤河綜合改造工程”、“三里河生態走廊”,這些遷安人掛在嘴邊口頭上的名詞,確實給遷安的城市面貌和市民居住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但是遷安真正的底氣還是它的經濟。
高權介紹說,按照住建部的規定,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政府的投入不超過20%,一般在10%-15%之間。試點城市本地注冊一個新的公司,作為“海綿城市”項目建設的法人公司,進行全面建設。
遷安住建局的辦公室中,最近總有企業老總來訪,既有遷安當地的,也有從北京、天津遠道而來的,他們的目的無疑是想參與到“海綿城市”的建設之中,從這項城市基礎建設中分一杯羹。
這些企業看中的既有“海綿城市”中蘊藏的巨大機遇,也有遷安市雄厚的財政實力。站在最高建筑軒轅閣向西北展望,鋼城大橋映入眼簾,順著鋼城大橋延伸的方向,依稀可以看到首鋼、遷鋼等工廠廠區。
高權說,遷安的經濟條件是有目共睹的。通過改革開放幾十年,尤其是近幾年的城市建設,遷安的經濟一直排在河北省縣域經濟的前列,可支配性財政收入多,有資金能夠投入建設一批城市生態相關的項目。
遷安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也有它的特點和挑戰。遷安市位于燕山—太行山600毫米降雨線一帶,人均水資源量僅436立方米,同時,雨熱同期、降雨集中,一方面常年極度缺水,另一方面汛期大量降水白白流失。加之灤河穿城區而過,上游修建的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是引灤入津的源頭,每年向天津供水10億立方米。受上游攔蓄和調水工程的影響,本地水資源量銳減,生產生活用水主要依賴地下采水。地表水可利用量小,地下水開發利用強度達到76.1%,部分鄉鎮已超過90%。
高全說:“遷安入選‘海綿城市’建設的區域有20平方公里,包括新城區和老城區、開發區。貴州的貴安新區、陜西的西咸新區等,實際都是待開發區,對于老城區怎么處理和建設,他們都涉及比較少。相反,遷安新城區條件比較好,需要局部改造,老城區需要徹底改造,待開發區域需要整體規劃,做完之后對于北方半干旱地區有一個示范作用,對于京津冀地區的推廣也有借鑒作用。天津、北京、山東等地建設‘海綿城市’,遷安這個模式都可以復制。”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