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解決部分城市逢暴雨就“看海”問題的“海綿城市建設”,第一次被寫入了國務院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業內人士在全國“兩會”期間也紛紛對海綿城市建設和資金籌集等方面建言。今年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仁創科技集團董事長秦升益帶來了《關于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提案》。
該提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中央財政繼續給予試點城市獎補資金支持,將獎補時間延長至5年。同時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要擴大試點范圍,加大試點工作力度,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鼓勵地方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二、財政部可以考慮設立海綿城市專項引導資金,設立海綿城市建設的專項轉移支付科目,對地方政府采用PPP政府模式實施海綿城市建設給予重大專項支持。
三、國家稅收總局對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產業上下游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按照環保類企業實施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支持更多企業參與到海綿城市建設中來。
中國之所以如此重視“海綿城市”建設,是因為近年來中國城市建設快速推進,隨之道路硬化、填湖造地等工程變多,城市吸納降水的能力越來越差,“逢暴雨必澇”的現象也已演變成困擾中國部分大中城市的問題之一。
近三年來,中國平均每年有180余座城市發生內澇。2015年,國家首次確定了海綿城市的發展目標,即通過海綿城市建設,70%的雨水得到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2015年,中國開始在16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推動解決城市內澇等問題,以達到調節微氣候、改善水生態的目的。2016年,又有14個城市進入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范圍。
根據《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一定三年,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上述補助基數獎勵10%。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曾公開透露,預計海綿城市建設投資將達到每平方公里1億元至1.5億元。有人估算,若按當前國家海綿城市的建設規劃,至2020年,全國658個城市建成區的20%以上面積需要達到設計標準,全國每年投資總額預計將超過4000億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需要資金約16000億元。
很顯然,中央財政的這些補貼相對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巨額投資來說是杯水車薪。巨大的海綿城建設市場和政府的相關政策激發了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但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作為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梭,由于缺乏未定收益回報等問題,其所占比例仍不算很高。
正因海綿城市在建設中所遇到的資金方面的問題,所以作為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參與者,秦升益在全國“兩會”期間帶來了上述提案。與此同時,對于目前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中遇到的其他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建議:要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法律法規,明晰參與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加快探索海綿城市智慧化管理運營模式;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國際交流;提升海綿城市的社會認知度等。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