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調整后,“擁湖入懷”的合肥拉開了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大幕。近三年來,合肥“舉全市之力”投資千億,用于巢湖的綜合治理。打響了巢湖生態修復的“淝水之戰”。
投資千億打造美麗巢湖
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安徽實施區劃調整,“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揚帆啟航,僅僅3個月后,合肥便通過國際招標,高標準、高起點地啟動了《合肥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及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與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提出把生態修復放在首位,以促進巢湖休養生息、永續利用。 2011年8 月,區劃調整讓合肥從“臨湖而居”轉為“擁湖入懷”,治理巢湖成為合肥責無旁貸的任務。“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成合肥全新的城市定位,“湖污則城黯,湖清則城美。”建設“環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頂層設計也全新出爐。
2012年,環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正式啟動,成為“大湖名城”的頂層項目設計,合肥的目標是,努力將環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成為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
在2013年7月23日召開的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二期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暨國開行貸款簽約儀式上,談及巢湖治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堅定地說:“要發揚愚公移山精神,要‘治湖不止’,直到水清山綠。”
據介紹,近三年來,合肥總共投入了上千億元,用于巢湖的綜合治理。其中,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一期主要以防洪和治河為主,并對南淝河、兆河等重點入湖河道開展清淤,建設管網攔截污染物。二期工程則以治污和防污為主,安排了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環湖濕地修復等98個項目。其中,正在建設的42個環巢湖鄉鎮污水處理廠,未來將形成300公里的地下管網,每天處理7萬噸以上污水,讓以前直排巢湖的鄉鎮污水不再成為污染負擔。
源頭活水讓“湖清城美”
合肥治理巢湖之路是多方面齊頭并進的。來自合肥市水務局的消息稱,新辟引江線路自安慶樅陽閘引江入菜子湖調蓄后,向北經孔城河過分水嶺由白石河注入巢湖。工程實施后,年均新增引降水量約12億立方米,約占巢湖正常庫容的70%,可使巢湖基本恢復至建閘前江湖交換規模,水體自然更新周期由現在的12年減少為不足2年。3年左右,即可讓全湖水質穩定在IV級及以下,并可有效抑制藍藻大規模暴發。
據介紹,為打通引江濟巢的菜子湖線路,合肥境內將實施三大工程:擴挖流經廬江縣的孔城河,按內河三級通航標準實施;切開菜子湖與巢湖流域分水嶺,使孔城河與巢湖支流羅埠河連通,溝通兩湖水系;新建廬江節制樞紐,包括節制閘和船閘,防止水位遠高于巢湖的菜子湖對巢湖防洪形成威脅,同時滿足船舶通行要求。
目前,有引江濟巢工程“先頭部隊”之稱的引江濟巢應急工程完工后,年均引長江水量約5億-6億立方米,每年可更新巢湖正常水體的1/3左右,對改善巢湖水質、抑制巢湖藍藻暴發有明顯作用。
此外,治河先截污。為控制和減少污染負荷,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二期工程共安排了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重要水源地保護、入湖河道防洪治理、支流環境整治、環湖濕地修復等98個項目。到上月,二期工程初步設計批復項目95個,其中79個項目開工建設,開工率達到81%,累計完成投資 18.76億元,占實際需要投資的18.8%。
環巢湖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是二期項目的重要內容,共有42個。建成后,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70400噸,可實現合肥境內環湖及其干流周邊鄉鎮鎮區污水處理的全收集、全覆蓋、全處理。同時,在合肥城區及其所轄縣(市)區、開發區還興建、擴建、提標改造污水處理項目8個,新建管網183公里,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7萬噸;新建配套管網項目5個,新增管網162公里。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