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整治,水質清了、環境好了。在河道周圍散步,心情格外舒暢。2013年初,南通市啟動了三年清水行動工作,至2015年,共完成投資12億元,對152條段河道進行了綜合整治,一大批“黑臭河”變身水清、岸綠、景美的城市風景線。
河道的變遷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河道整治的任重道遠,也讓人看到政府環保部門對“五水共治”的決心和力度。但是,已有的成績更是新的起點,如果后繼的常態化監管制度不緊跟上,已治理的黑臭河將難免再度反彈,怪圈也難免重現。因此,只有摒棄一勞永逸的思想,才能打造長治久安的清水河。
從現狀來看,部分企業的排污超標、村民的衛生習慣不好和文明素質不高是河道淪為黑臭河的主要原因,也讓河道遭受了難以承受之痛。然而,深究河道的被污染,在指責少數企業和村民素質、品行缺失的同時,管理部門是否更應該查找監管過程中的漏洞,反思管理機制的缺失?
不妨把河道治理看成學校的衛生清理,短時的整治就好比是大掃除。一兩次的大掃除確實可以把學校清理得徹底干凈,但依然需要每天有人掃地,每天有人檢查,既要不斷加強衛生教育,也要形成相應的管理制度。河道治理也是如此,須杜絕一勞永逸的思想,在整治之后更要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嚴防已治理的黑臭河反彈,需要疏堵結合。一是“疏”,有關部門完全可以做足親水、護水文章,既要通過各種渠道強化市民的衛生習慣和文明素質教育,又可以通過在河道開發游泳等親水項目,在滿足排澇的前提下設置綠色景觀廊道,讓村民在親水的過程中自覺形成愛河、護河的濃厚氛圍。二是“堵”,要加強對河道的日常監管和整治,加大對亂倒亂排污水、河道洗衣擦物等肆意污染水質行為的曝光和處罰力度,建立污染“黑名單”,管理過程中不僅要設立“河長”,還要設立“段長”,確保每一河段都有人負責,讓各種污染違規行為無處遁形。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