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河道的數量和長度都居全市各區之首,這場“攻堅戰”打得尤其艱巨。今天,記者從浦東新區中小河道指揮部辦公室獲悉,截至12月10日,浦東新區河道整治工程進度已達近97%,到今年年底,全區中小河道將基本消除黑臭。
53歲的張文彥家住浦東新區張江鎮華益路,原本是中小河道整治的“反對派”。因為今年的河道整治等,拆掉了他家近300平方米的違法建筑,一個月至少損失數千元房租。但昨天,記者在創新河邊看到他時,只見他正身穿“藍馬甲”,戴著藍帽子,帶領居民們在河道旁巡查,變身河道整治的“力挺派”。
圖說:整治后的北成塘浜清澈見底,成了居民們的休閑好去處。
今年,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是本市“持續加大補短板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讓老百姓擁有“水清岸美”生活環境的重點民生工程。
一河一策:河道有了“個人檔案”
在浦東新區,納入市考的河道就有555條,其中不少是多年累積下來的“問題河道”。靈山路中小河道指揮部辦公室里,專門騰出了一間房間擺放河道們的“個人檔案”。
原來,從去年年末,浦東新區全面啟動中小河道整治以來,和河道過去主要按照區域劃分不同,經過現場勘查、摸底、航拍等,每條河道都有了自己的個人檔案。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實行“一河一策”“一街鎮一策”,堅決要啃下“硬骨頭”。
在厚厚的檔案夾里,每條河道的“前世今生”都記錄得一清二楚。其中包括河道原來的照片、整治的方案、施工圖紙等都登記在冊。河道整治還請來第三方,全程跟蹤調查老百姓的滿意度。
翻閱惠南鎮徐廟小河的“個人檔案”就會發現,這里曾經是違法建筑“群生”的地方,幾乎家家戶戶都沿河搭起了違法建筑,生活污水等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里。整治剛開始時,調查結果顯示,老百姓的滿意度幾乎為0;整治初期滿意率也不高,因為動到了許多人的“奶酪”。但最近整治結束后,老百姓看到了河道環境的巨大變化,紛紛轉變了心態,最新調查數據顯示,老百姓滿意度高達91%。
監控云臺:“水雷”探員實時匯報
在浦東新區高行鎮北咸塘浜,岸邊楊柳依依,三三兩兩的居民們或垂釣、或結伴散步,初冬的太陽暖暖地照在人們愜意的面孔上。
75歲的本地居民劉銀妹正和“姐妹”們相約一起在河邊散步。“過去我們叫這條河‘八寶粥’,而且是過期變質發黑的‘八寶粥’,因為河水墨墨黑,臭氣熏天。尤其到了夏天蚊蟲滿天飛,根本不敢走近。”
從小在這里長大的劉銀妹回憶,小時候這條河很清澈,孩子們喜歡到這里游泳,大人們則在河邊釣魚。但從近20年前開始,沿河的居民、企業搭出的“棚子”等越來越多,什么都往河里倒,河就慢慢成了慘不忍睹的“八寶粥”。如今,經過整治,小河終于恢復到小時候的樣子,重新成為劉銀妹和“姐妹”們相聚的好地方。記者看到,近2米深的河水如今幾乎清澈見底。
高行鎮鎮長王斌介紹,北咸塘浜是一條國考河道,是此次河道整治的重點,但它的污染源卻不在小河里,“根子”來自于和它一脈相通的中虬江。“源頭不治,再治也白搭。”
為此,高行鎮把河道整治和“五違整治”、城中村等結合起來,拔掉了河邊的眾多“污染源”。如何防止人為的污染卷土重來?對此,除了岸上志愿者等定期巡邏外,有關部門還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在重點區域的水中“安插”了一種能檢測出水質情況的“水雷”,24小時監控水環境,在手機APP上查詢實時數據;在河岸邊安裝監控云臺“探頭”,接入鎮城運中心網格化系統。
高行鎮城運中心的大屏幕上分別顯示著不同區域河道的實時狀況,一有異常情況,有關部門馬上派出人員快速處置,防患于未然。
合力治水:“民間河長”走馬上任
此次上海河道整治動了真格,絕不只是整治出幾百條“樣板段”,而是要求真正實現全市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作的全覆蓋,不讓任何一條黑臭河道“漏網”。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河長制,是本市此次河道整治中亮出的“高招”。
因為河道整治,很容易“回潮”,所以必須找準癥結,在體制、機制和責任體系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發揮社會共治形成合力,才能確保河道整治長治久清。記者看到,在河岸的顯要位置都設立了“河長”公示牌,標明“河長”職責、整治目標和監督電話等內容。
除了這些舉措外,張江鎮在河長制實施過程中,還獨樹一幟地創造出“政府河長+民間河長”雙河長制,一起開展日常巡河檢查等工作。此外,鎮人大、婦聯、團委等也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治河護河。
53歲的張文彥是張江鎮101名“民間河長”之一。他說,自己家住華益路,旁邊就是創新河。原本他對中小河道整治非常反對,因為河道整治拆掉了他家近300平方米的違法建筑,一個月至少損失數千元房租。但是,隨著河道整治工程的完成,他發現河邊的違法建筑拆除后,不但河水變清了,而且河岸邊新建了護岸圍墻,西側一片3000多平方米的違法建筑變身為休閑綠地廣場,里面有綠地、孩子嬉戲的沙坑、休閑亭等,小區檔次也提高了。
“生活環境好了,心情也好了。”張文彥聽說招聘“民間河長”,馬上主動報名,每天都和鄰居們一起巡河,看到河面有垃圾等情況馬上上報,“河水整治好不容易,需要大家一起維護!”
長效管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程能解決河道一時之臭,如果不完善管理機制,河道仍有可能出現污染回潮等問題。”浦東新區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指揮部副主任陳會潤表示,河道整治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民生工程。在今年整治的基礎上,浦東新區將通過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等方式,共同做好河道整治的長效管理。
到今年年底,浦東新區交出了一份老百姓滿意的“成績單”:全區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積只增不減,推進過程中實施河道水質動態監測;到2020年,基本消除喪失使用功能(劣于V類)的水體,實現城鄉中小河道“清障、拆違、截污、面潔、岸綠、疏浚、水達標”的總目標。
河道治理的各種“神器”
高行 辣媽護河隊
浦東北路河在整治之前,河道上私設漁網、漂浮垃圾、養殖鴨鵝,河道邊的草地上被各種垃圾紙屑、塑料袋等覆蓋。
今年5月,森蘭尚城居民委員會成立了辣媽護河隊,30名森蘭尚城的“辣媽志愿者”每天巡邏河道,勸阻不文明現象,并報送二級河長共同解決;定期召集大家進行整治活動,在社區內呼吁居民們參與護河行動。
在辣媽護河隊的積極引領下,社區居民們漸漸開始有了愛護河道的意識,形成了居民們共同參與治水的良好氛圍。
唐鎮 “四張網絡”
唐鎮從嚴從實,布控了“四張網絡”,實現全民治水“無死角”。
具體包括:一是布控河長制體系網絡,黨政領導認領44條河道作為一級河長,河長例會、工作督查、考核問責等體制機制落到實處;二是布控全方位監控網絡,成立3個聯勤聯動工作站,13名街面巡邏員24小時巡邏、處置,130個探頭準確監控村溝宅河,64名河道保潔員每天清撈河面,巡視員每周至少2次巡視;三是布控全民治河網絡,成立專項基金和民間河長隊伍,11名青年突擊隊成員全部下到河道整治一線;四是布控河道整治聯動網絡,排摸交界河道13條,與接壤鎮共拆共管共治。
祝橋 “五下”和“五上”
祝橋鎮利用“五下五上”工作法掀起“發現一條、整治一條、長效管理一條”的治河管河熱潮。其中包括:任務壓下去,責任提上來;干部沉下去,作風提上來;五違倒下去,干勁提上來;污染減下去,環境提上來;矛盾降下去,民生提上來。
金橋 “三抓三全面”
金橋以“三抓三全面”有效推進全鎮42條中小河道綜合治理工作。具體包括:抓早,做好謀篇布局,摸清底數,制定計劃;抓全,做到工作全覆蓋,按照“水岸同治、以岸為本”工作方針,全面推進全鎮中小河道兩岸拆違工作;抓實,工作體現實效,包括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全面跟蹤審計等。同時,工作注重三個全面,不斷提高有效性和針對性,即全面力爭截污納管、全面推進景觀改造、全面實現管養結合。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