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臭水體”的字眼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線里。截至2016年2月16日,對全國295座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的排查結果:218座城市中共排查出黑臭水體1861個,其中河流1595條,湖、塘266個。從省份來看,60%的黑臭水體分布在廣東、安徽、山東、湖南、湖北、河南、江蘇等東南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黑臭水體成為了亟需解決的環境問題。
何為“黑臭水體”
所謂黑臭是有機污染的一種極端現象,是由于水體缺氧,有機物腐敗而造成的。 黑臭狀態是水體的一個極端狀態,其本身的特點也與其他狀態有很大不同。其理化環境表現為強還原性質,有機無機污染極其嚴重,水體有異味,已經不適合水生生物生存,水生植物被退化甚至滅絕,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只有少量耐污種存在。食物鏈斷裂,食物網支離破碎,生態系統結構嚴重失衡,功能嚴重退化甚至喪失。
堅守原則綜合治理
控源為本,截污優先。 以控制污染物進入水體為根本出發點,加大污水收集力度,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強化混接污水截流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達標處理。
科學診斷,重在修復。 在科學調查和診斷現有排水系統的基礎上,合理制定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方案,優先將工作重點放在排水口治理,消除污水直排,最大限度杜絕排水口“常流水”及倒灌。
建管并重,強化維護。 在加大排水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強化排水口、排水管道、檢查井的運行維護,嚴格控制排水管道、泵站的運行水位,提升運行效率;鼓勵通過招投標擇優選擇專業單位實施檢測、修復和維護,探索按效付費的模式。
綜合施治,協同推進。 在做好控源截污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排水管道進入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促使排水系統質量提升,消除外來水入滲、污水外滲和雨污混接;加強與海綿城市建設結合,從源頭管控雨水徑流,有效減少溢流污染;因地制宜推進水系生態修復,有效提升水體自凈能力。
四類技術共同運用:
1.控源截污技術
即防止外來的各種污水、污染物等直接或隨雨水排入城市水體,主要包括截污納管和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兩項技術,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鋪設污水管道收集污水。控源截污是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根本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術措施的前提。
2.內源控制技術
內源控制技術。顧名思義,內源就是水體“內部”的污染物,通過清淤和打撈等措施清除水中的底泥、垃圾、生物殘體等固態污染物,實現內源污染的控制。
3.生態修復技術
生態修復技術。即通過生態和生物凈化措施,消除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比如,通過曝氣向水中增加氧氣,促進水中的各種好氧微生物“吃掉”有機污染物。還可以通過種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還包括對原有硬化河(湖)岸帶的修復技術,利用人工濕地、生態浮島、水生植物的生態凈化技術以及人工增氧技術。
4.活水循環等其他技術
這類技術是通過向城市黑臭水體中補入清潔水,促進水的流動和污染物的稀釋、擴散與分解。清水補給措施既可以作為一種臨時措施,也可以作為一種水質維持的長效措施。清水的來源包括地表水和城市再生水,其中城市再生水是污水經過多重處理后達到景觀利用標準的回用水,利用這種水符合資源再生利用的原則,對于北方缺水城市尤其重要。包括就地處理和旁路處理技術,即把城市黑臭水凈化后再進入水體,適用于不具備截污條件時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也適用于突發性水體黑臭事件的應急處理。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因為污染物的來源和影響因素比較多,在城市政府層面涉及的管理部門也比較多。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效果評估,最重要的是要看公眾滿意程度和長效機制建設情況,只有周邊群眾滿意了,才能認為治理工作到位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不是“一次性”工程,“碧水藍天”需要地方政府長期的持續性投入,長效機制是周邊群眾長期滿意的基礎和前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黑臭水體能得到有效的整治,我們的環境將會更加美好!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