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兩周年。該工程通水以來,已累計輸水60.9億立方米。河北省7個設區市建成南水北調地表水廠104座,沿線市縣陸續用上了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Ⅱ類指標的漢江水。而這條貫穿南北的“玉帶”,也給沿線城市水環境注入了勃勃生機。
流過家門口的“河”,帶來宜人新水景
石家莊元氏縣姬村鎮前營村村西,一條“玉帶”沿村而過,這條“玉帶”就是南水北調干渠的一部分。雖然河道兩邊都有圍欄,但水流的到來還是給這個村莊帶來了新的生機。
“生活了大半輩子,村邊這可是有河了。”說起這條已經“相伴”兩年的“河”,前營村村民邵大爺由衷地高興。如今,每天早晨起來,他都會走到橋上遛彎、鍛煉身體,遠望水景。
自從通水后,村西“玉帶”橋頭就成了村民們聚集的大公園。“到了夏天的傍晚,這里的橋上特別熱鬧。”村民邵凱乾經常帶著孩子到橋上觀景,他說到,夏季,村民們吃了晚飯,就會約著到橋上坐著乘涼、聊天,一邊看著水流,一邊感受著宜人水景。“大家都覺得通水之后,這里空氣變好了。”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以來,河北省有37個縣市用上了“南水”,而這條貫穿南北的“玉帶”更給途經城市“造就”出新的景觀。
在邢臺市區,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內碧波蕩漾,水面之上,六座形態各異的景觀橋是當地人經常光顧的地方。“雖然小區附近也有兩個小公園,但公園里沒水,還是不如這里好。”在中興大街景觀橋上,一位市民說,邢臺是個缺水城市,穿城而過的南水北調中線干渠不僅讓邢臺人喝上長江水,還能觀賞。
他一邊駐足遠望一邊說,南水北調干渠如一條流動的“玉帶”,而六座景觀橋就是這“玉帶”上的點綴,不僅溝通了兩岸的交通,而且增加了城市的藝術氣息,讓牛城有了“靈動”的氣質。
“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不但能有效解決我省用水緊張問題,還能改善城市發展環境和生態環境,特別是優化水生態環境。”對此,曾有水利專家表示,南水北調工程的大部分渠段是明渠,主干線兩側將設保護區,并進行高標準的美化綠化。大量的綠地和水面,有效地調節了空氣的溫度、濕度,并且有效降低風沙和噪音的侵襲。“以石家莊為例,南水北調工程完工后,石家莊市內將增加水面面積100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2000萬平方米以上。”他說,這相當于給石家莊安裝了天然“大空調”。
送來“活水”,南水北調激活城市水環境
三兩游人在附近的水面嬉戲,遠處的沙洲上,間或會有水鳥悠閑地飛來飛去……冬日的石家莊,如果藍天、暖陽出現,就會吸引很多市民前往位于城市北部的滹沱河兩岸,盡情享受醉人的自然水景。
受氣候干旱的影響,作為石家莊的母親河——滹沱河,曾一度斷流。近年來,利用上游水庫來水和南水北調充水試驗等契機,幾次向滹沱河生態補水,為干渴的滹沱河帶來了生機。
不光是石家莊,數據統計顯示,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兩年來,多次向石家莊市滹沱河、邢臺市七里河,以及滏陽河等河流生態補水,截至目前,累計達3000多萬立方米。
“‘南水’的到來,成為沿線城市河流水源的重要補充,也讓城市水環境煥發新生機。”對此,有專家表示,河北是個缺水的省份,從過去來看,由于我國工農業快速發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用水量急增,導致不少河流的補給瀕臨中斷。而現在通過南水北調補水、恢復河流沿岸生態環境等措施,讓這些區域的缺水狀況得到有效緩解,提升了生態景觀效果,為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了良好的水環境。
用上“南水”,涵養起珍貴的地下水源
除直觀感受到的水環境的改善外,還有看不到的生態效益正在拓展。
12月8日,在石家莊市欒城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地表水廠,南水北調原水干凈清澈,源源不斷地注入凈水池,經過沉淀、過濾等工序后,輸送到園區35家大型企業用戶。
“目前,這家水廠的日供水量是六七千噸。”石家莊市欒城區水務局副局長溫永果說,這家水廠自4月17日運行后,已經封閉了管網覆蓋范圍內的31眼自備井,減少了地下水開采量,地下水水位現在逐步回升。
今年,省政協將農工黨河北省委提交的《加強水資源保護,改善生態環境》提案,作為2016年1號提案辦理。提案指出,近10年來,河北省生產生活年均用水量約200億立方米,年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僅150億立方米,如果考慮生態環境用水,年缺水量約100億立方米。我省長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年均超采量59.6億立方米,超采區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占平原區總面積的91%,形成了7個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導致地面沉降、地陷地裂、海水入侵等環境問題。
而南水北調的水雖不直接用于農業和生態,但用于城鎮居民和工業用水,以此置換出超采的地下水,使得農業灌溉和地下水生態間接受益。
10月27日,在省政協新聞發布會上,省政協秘書長郭大建說,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范圍擴大到9市115個縣,2016年總投資87.12億元,計劃通過采取“節、引、蓄、調、管”等綜合措施,到明年3月前累計形成農業壓采能力22.3億立方米。
郭大建表示,今年以來,我省超采區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明顯趨緩,深層地下水超采勢頭得到遏制,南水對緩解區域內水資源緊張狀況,加強水資源保護,涵養地下水,改善水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之不易的“南水”,還讓節水觀念絲絲滲入
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我省用水緊張問題,改善了沿線城市的水生態環境。同時,千里而來的“南水”,也在潛移默化中喚醒了更多人的節水意識。在采訪中,不少用上“南水”的居民都表示,南水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注意節水。
“南水來到這里多么不容易。”自從用上“長江水”,省會市民劉大媽特別珍惜每一滴“南水”,她指著廚房里沉淀的一盆水說,洗菜的水先拿來拖地,再用來沖廁所,絕對不能浪費。“現在日常生活中,不好的用水習慣非常多,比如洗臉的時候水龍頭不關,洗澡前的涼水都直接浪費掉等等。”她說,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每滴水的來之不易,時刻繃緊節水這根弦。
而經常看新聞的張大爺說起“節水”更是頭頭是道。“南水北調的水不僅要補今天的缺口,增未來的容量,還要還歷史的欠債,要通過水資源的增量,逐步減少地下水超采,將城市長期擠占的農業和生態用水退還。”張大爺說,所以,南水北調之水彌足珍貴,通水以后,更要加強節約用水。
對此,有水利專家也表示,“南水”來了,盡管水源得到補充,提供了水資源的增量,但水資源的增加不代表水資源的富足,沿線省市水資源緊張的現狀仍然存在,用水仍不能“任性”。“南水北調是‘解渴’手段,節水才是關鍵。”專家說,要想真正補齊水資源不足的短板,要靠先進的節水技術、節水產業、節水農業以及節水意識,而通過先進技術、先進手段及先進觀念“省”出的水,才是更為長遠持久的活水源泉。
南水北調工程實施以來,河北省受水區不斷強化節水意識,有關部門和沿線地方政府在節約用水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關部門制定了“三條紅線”、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等一系列嚴格的制度和措施,沿線各地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著力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同時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營造全民節水的良好氛圍。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