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個省(區、市)2079萬人受災,死亡108人、失蹤21人,緊急轉移安置107.2萬人,農作物受災1717千公頃,倒塌房屋4.4萬間……今年以來,暴雨洪水已經直接造成了約353億元的經濟損失,強度為歷年罕見。(7月2日《經濟參考報》)
真正的暴雨時節還沒來臨,就已經造成了353億元經濟損失,年年暴雨,年年損失。在呼吁公眾防范的時候,在安排部門統計的時候,更應該反思一下:這種災難真的不可減少?只能在事后擲地有聲:一定把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暴雨是自然現象,它不會因為我們淚水漣漣,而不再任性。它不會憐憫我們,問題是我們也不憐憫自己?為了應對暴雨帶來的損失,我們想出了很多辦法:準備石頭口袋,攔截雨水;推廣雨季保險,確保民生;實施停課制度,保障生命。可是,這都不是治本辦法。暴雨不會停止,我們需要一塊吸水的海綿。
這塊吸水的海綿,就是城市的排水系統,就是農村的河流水系。正是因為排水不暢,才有了幾百億元的經濟損失。是不是需要換一種思路?我們更應該拿出即將在暴雨季節損失的錢款,建設暢通的排水系統,讓大地成為一塊吸水海綿。
目前,國家正在推行海綿城市建設。各地回應也都積極。問題是,只有美好向往,卻不見行動。一些地方為何不行動,他們似乎也有道理:我們這里不是國家試點城市,國家還沒撥付資金。憑著我們自己的財力還不能建設海綿城市。
表面上看,資金困難是困擾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問題。建設海綿城市就需要到位的資金,沒有資金如何興建?的確,國家是列出了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的名單,對于第一批開始建設的海綿城市,國家開始撥付資金,而且投資還不小。就拿廈門來說,這一次國家就給付了4個億。但是,國家資金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很短時間給所有城市都撥付4個億。國家不投資,地方就不行動?
其實,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更應該主動做些事情,而不能是坐等國家給你送來一塊吸水的海綿。
城市建設也罷,農村建設也罷,都出現了“重地上輕地下”的情況。固然資金是個問題。但是,只要保持著一顆不要面子工程的心,只要百姓安全的心,建設海綿城市也是可以實施的。房產開發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規定開發商必須確保小區地下管網成為海綿?道路修建的時候,是否可以規定承包商必須讓道路地下管網成為海綿?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防汛資金、以及暴雨時節的損失去建設城市的海綿?
暴雨襲擊,老天爺不會給你送來海綿,我們的城市豈能坐等國家送來海綿?建設海綿城市,我們需要主動作為。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