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川位于日本四國地區,流域面積5.7km²,流路總長4.2km,其河積狹窄,常常洪水泛濫成災。1989年,人們從下游起1.1km河段開始作局部改善工程,并以“恢復河川原貌”為主題著手進行土生川的治理工作。此次恢復的主要目標是用石頭創造自然的水際,即通過未經加工的天然石材和植被恢復自然河川,計劃最大水流量為80m2/s,河川幅度約16.9m,河川傾斜度約為1/200,河床材料主要為沙礫和玉石。
工程斷面圖
整治前,景觀單調,構筑物嚴重裸露
護岸設計采用天然石護岸,河岸栽種柳樹及水草等,讓魚蝦有生存空間、河岸植被也能擁有成長環境。天然石護岸施工時,石材不需要整形加工,但需對其形狀及空隙的大小或顏色加以考慮,注意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利用重型機具配置巨石,仔細營造蜿蜒河流;在最下緣放置較大石頭,依大小堆積,其間砌石可讓人及其他生物自由上下;無法用機械施工的細小空隙,由人力依石頭樣式進行調整,并在石頭間的空隙栽種植被。另外人們在河道中心及兩岸的凹部放置石頭,以創造出瀨與淵的水流變化。治理措施
在最下緣放置較大石頭,依大小堆積
細小空隙由人力依石頭樣式進行調整
從土生川施工前不自然、單調的河川景觀,到竣工初期的生澀,以及其后兩年的發展,現今土生川沿岸植被繁茂,幾乎己經看不到以前植入的石頭。最初規劃的瀨和淵,也如預期計劃逐一呈現,創造豐富、多樣的水流,滿足不同生物對生息環境條件的需求。治理效果
施工兩年后,生態系統恢復良好
現在的土生川,兼顧了安全、景觀及生態
日本土生川治理工程為了使河流護岸與周邊環境和諧,形成魚類棲息地,確保河岸植物的生長環境,使用從山上直接開采的石塊做材料,采用了干砌石的護岸形式,并在施工中縫隙間種細柳等植物。施工完成一、二年后,土生川恢復成良好生態系統。既兼顧了安全、景觀及生態,還能結合地方小區的力量,進行例行性的維護工作,使整體工程效果能長期有效保持。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根據國內河道的實際情況進行借鑒與開發。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