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汾河兩岸工農業比較發達,人口稠密。近幾十年來,河道淤積堵塞和亂采濫挖,大量污水、廢水未經處理即排入汾河,使汾河河道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嚴重影響到流域的生態環境。尤其是隨著流域內人口持續增長,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水資源開采量的加大,汾河流域水土流失、植被破壞更加嚴重,變成了“雨季過洪水、旱季沒流水、平時是污水”的病態河流,成為河道兩岸人民的切膚之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嚴重的制約因素,汾河治理工程迫在眉睫。
汾河自霍州市石柜進入臨汾市境內,經霍州市、洪洞縣、堯都區、襄汾縣、曲沃縣、侯馬市進入運城市的新絳縣,全長161.53km,流域面積10286km2,占臨汾市總面積的50.2%。
汾河臨汾市段為汾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義棠站至趙城站河段為靈霍山峽河段,山高谷深,縱坡較大,約2.5‰~4.4‰,汾河橫斷面寬度在100m~300m;趙城站至侯馬段為平原型河段,河道彎曲,水流不穩定,縱坡平緩,約0.3‰~0.5‰,汾河橫斷面寬度在500m~5000m。
2011年臨汾市水資源公報實測汾河干流全河段水質為劣V類,水質污染較為嚴重,主要污染物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總汞、高錳酸鹽指數、揮發酚。造成斷面化學需氧量超標倍數為32.4倍、高錳酸鹽指數超標倍數為25.8倍、總汞超標倍數為20.6倍、揮發酚超標倍數為8.3倍,堯都斷面氨氮標倍數為20.6倍。
建國以來汾河臨汾段河道經過多次治理,但效果反復。河道治導線寬度(堤防間距)在180m~400m之間,兩岸基本上建有堤防,跨河大小橋梁有30座。
1.現有堤防工程普遍存在高度不夠、筑堤質量較差、邊坡陡、干容重小等方面的問題。由于堤防戰線長,工程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堤防沒有修筑到設計高程,有些堤防沒有按填筑要求做;大部分堤防臨背水邊坡陡,臨水邊坡在1∶0.7~1∶1.5之間,背水邊坡在1∶1.3~1∶1.8之間;堤防工程普遍標準不高,不能滿足設防洪水標準的要求,需進行加高加固。
2. 有些堤防在修建加高時直接從堤防前的灘地取土,形成了近堤溝槽,還有部分河段附近村民在堤邊開挖引渠灌溉,洪水漫灘后將形成堤河,危及堤防安全。
3. 近年來河道徑流減少、河床淤積、主河槽萎縮以及河道內人為大量設障,堆放垃圾,各類阻水建筑物不斷增多,大范圍的圍墾河灘地等現象使行洪能力大為減少,壅水、洪水緩慢下泄大大地增加河道堤防的壓力。
4. 沿河泵站取水口因河道采砂導致河道下切、或因河道淤積嚴重、或者是主河槽偏移、造成取水困難,不能安全運行,嚴重影響灌溉效益。
5. 汾河流經的各城區段城市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肆意填充著河道、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隨意流淌,占用河道違章開發建設房地產。
6. 流域內干旱少雨缺水,在承受人類活動的作用和影響上,生態環境自身維持調節平衡能力差。
城區段治理工程人文結合:在人員比較聚集的縣城城區段和文化園區段,河道內形成300m 寬闊的景觀水面,兩側為景觀帶,里面布設廣場、亭榭、小品、沙灘、親水平臺等小型建筑物,種植景觀樹種,滿足城鎮居民娛樂、休閑的需要,提高城市品位。
河道綠化美化工程是在河道灘槽及兩岸興建了一些公園和綠地,在汾河兩岸形成了綠色長廊,滿足和豐富了人民的娛樂生活。水利工程建設內容為兩岸堤防建設、河道控導工程建設、堤頂路面硬化、河道灘面平整、生態濕地建設、排污工程建設等,達到清水蓄起來,洪水安全流,污水地下處理走。
汾河濕地公園
特別是臨汾市城區段10km長的兩岸,采取了生態護岸系統,將淺灘和深潭、岸線作成了不規則的、有寬有窄、護岸有陡有緩、岸邊綠地與樹林之間形成了天然的水、綠網絡、成了岸邊動植物的棲息地,汾河河水清澈見底、魚蝦涸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態景觀再現臨汾。
鄉鎮段治理工程人文結合:在人員比較聚集的鄉鎮段,水面寬130m~180m,堤防內側種植景觀植被帶,堤外布設廣場、亭榭等小型建筑物,滿足城鎮居民娛樂、休閑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設內容為兩岸堤防建設、堤頂路面硬化、主河道疏浚固槽、灘面平整工程等。
汾河鄉村段一角
農村段治理工程人文結合:在人員較少的農村段,治理主河槽底寬60m~80m,主河槽布設潛壩壅水建設物,形成壅水水面,兩側形成生態濕地,種植濕地植物。內容有兩岸堤防建設、堤頂路面硬化、主河道疏浚固槽、灘面平整工程、堤外綠化等。特別是汾河襄汾段、形成了小水槽里流、灘面成草地、一派塞上草原風光再現,成了人們業余休閑觀賞的去處、又增加了農民的牧草經濟收入。
上海歐保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河湖治理設備網合作媒體或互聯網其它網站,河湖治理設備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