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風“蘇迪羅”給我國浙江、福建等地帶來嚴重影響,暴雨導致城市內澇嚴重,多個城市出現市民在家門口看湖捕魚的場景。今年我國多地輪番強降雨也讓城市澇情接連報警,城市道路被積水淹沒時有發生,“看海”模式真實上演。
“逢大雨必澇”的城市頑疾如何破解?成為當下公眾尤為關注的民生熱點。如今“海綿城市”的概念,正走入中國城市治澇的視野,今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聯合發文,公布了首批包括南寧、濟南、武漢等16個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除了這些試點城市外,也有很多城市紛紛把“海綿城市”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國家領導人也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為這種“城市病”開出藥方,要求趁目前中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加快地下綜合管廊方面的建設是很有必要的。
打造“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城市發生內澇的原因之一是排水設施脆弱。但是,治理內澇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味地增加排水網道不能解決問題,而是要通過地下管廊,打造“海綿城市”。
“比如說兩小時內降雨50毫米,得多大的管子才能把這個水一下子消化掉?這是不可能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陸克華認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是解決城市排水的重要途徑,它起到了很多下水道不能解決的作用。“關鍵就是要仿造生態,使地表徑流盡可能達到開發前自然狀態,先讓雨水滲透,再把它們收集存儲起來,不產生大的匯流。”
那么,具體需要怎么做才能重塑城市“海綿體”呢?目前我國已有一些城市開展了這方面的項目,形象地展示了“海綿城市”的原理。
在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的沙灣路,其中一個路段設置了有雨水收集與利用功能的淺草溝。它將植被下的土壤進行了分層。“最上面是植被覆蓋層,在覆蓋層中鋪設了有孔的軟式透水溢流管,中間是隔離層,最底下是蓄水的礫石層。因為顆粒大,空隙足,雨水可以儲存在里面。”長沙市雨花區林業局工程師容振坤表示,通過建設淺草溝這種城市“海綿體”,每當遇到暴雨,土壤中的水分達到飽和有余時,水就會滲透進溢流管中,溢流管與市政排水管網相連,多余的水便能流進地下排水管中。
另外,作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試點之一的浙江嘉興市早在2011年就開始利用低影響開發技術打造“海綿城市”,即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合理控制開發強度,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留足生態用地,適當開挖河湖溝渠,增加水域面積。此外,從建筑設計開始,全面采用屋頂綠化、可滲透路面、人工濕地等技術,促進雨水積存凈化。
“像我們社區里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來澆花、洗車、沖廁所,大大減少了家庭用水。而如果整個城市都實現了雨水收集并循環利用,那么產生的價值更是以幾何倍數增長。”從事透水路面施工的嘉興盛裝透水道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春明道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好處。
全面推廣還需完整規劃
據介紹,“海綿城市”最基礎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儲存雨水、用好雨水,加強雨洪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充分利用城市公園和綠地、停車場、居民區、屋頂等,建設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等,以此實現儲存、滯留、下滲和再利用雨水的目的。
據了解,“海綿城市”的理念在全國部分城市以得到了實踐,而要向全國推廣還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呢?陸克華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給出了發展路線圖。
“一是抓緊編制規劃,預留和控制地下空間;二是明確建設要求,城市新區都要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統籌安排管廊建設;三是加強管線入廊管理;四是保障管廊質量;五是創新投融資機制,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
在陸克華的路線圖里,解決資金投入是一個重要方面。事實上,目前我國已有16個“海綿城市”試點,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給予專項資金補助。除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支持,還將引入社會資本。“這個投入可以是社會資本,可以是管線單位、企業的投資,目標都是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好。”陸克華表示。
“‘海綿城市’的建設已在一些國外城市展開,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談及我國推廣“海綿城市”需要注意的問題,湖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焦勝教授認為,適度參考國外經驗將有助于完善我們的規劃,更好地建設“海綿城市”。“比如通過采用技術或法律上的措施來提高‘海綿城市’的建設質量和效果,等等。”
這樣的經典案例有很多。像日本最具特色的技術手段是建設雨水調節池,有雨時,發揮調蓄功能,在非雨季或沒有大暴雨時,發揮城市景觀、公園、綠地、停車場、運動場和娛樂場所等多種功能。德國采用經濟手段控制排污量。他們制定雨水費用征收標準,結合各地降水狀況、業主所擁有的不透水地面面積,向業主收取應繳納的雨水費。此項資金主要用于雨水項目的投資補貼,以鼓勵雨水利用項目的建設。
“但中國城市面臨一個問題:中心城區面積大,建筑密度大。要結合自身的特點來制定可行性的建設措施。”焦勝談到國外經驗在中國的可行性時說,“在新城區的規劃與建設中,要將‘海綿城市’的理念運用在實踐中,達到多種效應。一方面保留水系來進行滯留處理,另一方面建設雨水調蓄設施,用來凈化水質、涵養水源、防災減災等,從而建立一套生態、環保的水生態循環利用系統。”
相關鏈接
何謂“海綿城市”
針對城市內澇,住建部開始倡導建設“海綿城市”,期待從根本上治理內澇,全國很多城市躍躍欲試。所謂“海綿城市”,就是通過一系列城市設施的建設與合理規劃,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進行合理利用,比如城市綠化、沖洗街道、消防儲水等。具體來說,就是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的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逢雨必澇,雨停即旱”的破局良方。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