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訊 對于剛過去的三天端午小長假,不少上班族連休三天后依然嫌“時間太短”。然而,有這樣一群特殊的人,三天假期一天不歇,天天“泡”在太湖里,頂著烈日撈藍藻。即便如此,他們感覺和10天前的“突擊撈藻”相比已經很“幸福”了。
眼下,已進入太湖安全度夏關鍵期。和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太湖無錫水域“長”出一片6萬平方米的水草。盡管這一試驗性工程要到明年4月才完工,但目前的水體透明度已有了大幅提升,最好的地方提高了80厘米。據了解,這是無錫首次在開放水域中嘗試人工種植水草。
隨著無錫新一輪治太工程的快速推進,太湖無錫水域及河道水質持續改善。但環保專家認為,在目前湖體“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變的情況下,一旦遇到適宜的外部條件,太湖仍可能出現大面積藍藻聚集。
“我們希望通過在嘗試人工種植水草來打造水下森林,從而遏制藍藻生長。”市生態環境局太湖處負責人介紹說。去年10月,無錫在位于梅梁湖吳塘灣北部開展人工種植水草試驗項目,實施水域面積6萬平方米。期望通過嘗試人工種草讓水草“留根”梅梁湖,構建起清水型生態系統,從而推動太湖由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轉變。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700多萬元,計劃明年4月底前竣工。
此前,無錫在蠡湖、貢湖灣等也嘗試過人工種草,但都是小范圍種植。“這是首次在太湖開放水域種植!”項目負責人王榮介紹說,相比內湖,在太湖開放水域種草難度要大得多。面對風浪大、水位落差大以及藍藻侵蝕等影響,施工方定制了“特殊”方案:用圍擋將藍藻“攔”在施工區域外,并選擇在水位較低的10月份進場施工。在“工地”外圍安上防風消浪的生態竹排,用生態網膜和魚籪“切割”成數個小網格,從而起到消浪作用。待三四月份水位回落后,趕在五月份前“搶種”完畢。
據介紹,草種包括苦草、微齒眼子菜、竹葉眼子菜、篦齒眼子菜、黑藻、狐尾藻、伊樂藻、菹草等8種沉水植物,預計種植60噸。除伊樂藻、菹草屬冬季品種外,其余都是常綠品種。其中,竹葉眼子菜和篦齒眼子菜在無錫水域較少見。目前已經完成第一批種植。這些水草在生長中會吸收藍藻喜食的”營養鹽”,通過競爭相互遏制。
“試驗區水體透明度較開工前有了明顯提升。”他對記者說,草多了就成了優勢種群,藻自然就少了。目前靠近沿岸的淺水區植物覆蓋率已達到60%左右了,在近岸邊肉眼就能看水草。透明度從此前的20-30厘米,提升到了現在的60-110厘米。下一步,待生物鏈、覆蓋度等調查結束后還將進行補種,完成挺水植物和浮葉植物工程量。(來源:江南晚報)
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上海歐保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媒體或互聯網其它網站,上海歐保環境登載此文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與本公司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