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綠的植物頂端挑著數支花朵,小小青蛙悄悄歇息綠葉之下。不要以為這是某處農村水田景觀,上述場景是海州東鹽河10余處生態浮島上的動感畫面。作為改善市區水環境的創新之舉,東鹽河生態景觀修復工程既能凈化水質、恢復水體,又能四季見綠、三季有花。目前,這些人工浮島已初步顯露出生態功能,水中的花花草草已成為這里新的景觀,對打造局部良好水環境起到了應有的作用。那么,人工浮島的成功對于進一步改善城市河道水環境,助推生態港城建設能否起到帶動作用呢?
12座浮島現身海州東鹽河
很多市民或許并不知曉,早在今年年初,市水利部門就創新作法,首次在東鹽河水面實施局部生態景觀修復工程,在朝陽東路至建設東路之間設置了12個浮島。筆者在東鹽河路杰瑞花園東門對面的東鹽河邊看到,這里數個小人工島分布在河道兩岸,島上不同的綠色植物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這些水生植物與兩岸其他綠色植物形成了互補。據了解,這些浮島共1200平方米,每塊生態浮島由景觀浮島與凈化浮島組成。其中景觀浮島上種植西伯利亞鳶尾、美人蕉、再力花以及千屈菜等植物,凈化浮島上種植旱傘草、圓幣草以及聚草等吸污能力強的浮水植物。
“按照截流污水、凈化河水、引進活水的模式,我們在東鹽河約500米的一段做了這項試驗,對局部水系引入實施了全新的治理方式。”市區水工程管理處孫先生介紹,“從目前看,其美化和凈化效果都是比較明顯的。”除了給河道換水、作好保潔外,市水利部門今年創新采用這種生態治污的方式,這些水生植物漂浮在河面,根部可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質,還能美化周邊環境,目前這些景觀已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觀賞,不時有游人在此“玩自拍”。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