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水十條”一經印發,再次引起人們對于水污染防治的關注。而就在4月28日、29日這兩天時間里,寶安區環保水務局連續召開排污口整治公開咨詢會,向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專家以及市民代表征求意見,讓廣大市民更清楚地了解寶安區治水工作的最新進展情況,同時也將社會各界代表的好建議融合到寶安區的治水工作中。
市民何時再見
河水清波蕩漾
“夏天根本不敢開窗,太臭。”家住河邊,本應該是風景獨好,可家住寶安區一些河邊的居民,卻沒有賞景之心,因為窗外的河水是黑的,味道是臭的。這些居民的話語并非夸張。目前,寶安區有66條大小河涌,卻有64條河流水質劣于五類水標準。而且感潮河流多,66條河流中有50條為感潮型河流。同時,寶安區的河流防洪達標率低下。最讓寶安市民頭疼的是逢雨必澇。寶安區環保水務局經過梳理發現,全區低洼易澇點達107個之多,數量已經占到全市內澇點的四分之一。同時,不少基礎設施欠賬嚴重。目前,寶安區已建成4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每天66.5萬噸,但寶安區每天產生的污水則達到了100萬噸。更為重要的是,寶安區的水環境治理起步較晚,直到2014年,寶安區71個水環境治理項目列入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名單,才正式掀開寶安水污染治理的新序幕。
“五個突破”打翻身仗
治水之于寶安區而言,不僅僅是一項民生大事,更是加快建設國際化灣區新城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2012年11月開始,寶安區通過建立健全協調溝通、考評督查、資金投入、審批聯動、水務創新、聯動監管六大機制,集中寶安全區的力量,調動各方資源,全面打響了河流治理的攻堅戰。而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實踐,寶安區水環境治理已經步入快車道,一輪向水污染開戰的翻身仗正在寶安打響。
目前,寶安區的水環境治理工作已經實現了“五個突破”。首先,資金投入實現突破。從2012年開始,寶安區每年安排超過3000萬元管養河流。而從今年開始,寶安區更是每年切塊安排2億元集中整治110個易澇點;安排3702萬元資金,普查了3811公里社區管網和運行管理53座社區排澇泵站。同時,首先重點河流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內澇整治和行業監管方面也取得了突破。經過2年多的努力,寶安區水環境治理開始步入快車道。
同時,寶安區還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了寶安區治水提質“一二三四五”建設總體思路及實施計劃,即緊密圍繞重點推進河流綜合治理和污水管網建設的總目標;堅持建設管理兩手抓;嚴格三項管理措施和三條技術路線;劃分四大治理片區和實施五類治理工程。其中前海灣片區重點保障前海高質量水環境;茅洲河片區重點解決交接斷面河流水質達標問題;大空港片區重點推進填海新開發區水系布局、水務基礎設施同步建設;鐵崗石巖水庫水源區重點解決旱季入庫污染問題,并兼顧削減雨季污染。
開門治水咨詢會上
各方建言獻策
在連續兩天的咨詢會上,來自各方的代表紛紛發表了對于寶安區水環境治理的意見和建議。寶安區人大代表郭建勛告訴記者,今年看到寶安區如此大力度的開展水環境治理工作,這是寶安居民的一大福利。希望在水環境治理工作當中,相關部門都能拿出大魄力,這不僅僅是造福當代的好事,更是利在子孫后代的大事。“我們不能讓后代指著仍是黑臭的河水戳我們的脊梁骨了。”郭建勛介紹說。
而數位居民代表也紛紛表示,對于水環境治理工作,社區居民們都是支持的,但是最終的治理成果,一定要讓居民們滿意才行。與此同時,寶安區環保水務局也邀請了眾多水環境治理方面的企業代表,各出奇招好招,為寶安區的水環境治理提供“金點子”。寶安區環保水務局此舉,就是要將各方的好意見和好建議,充分融合到治水工作當中。
本文來自《深圳晚報》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