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浮島,顧名思義是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生態浮島。農業生態浮島重要的特點是可以在水上多次重復種植經濟作物。不同類的植物對應的農業生態浮島本體材料是不同的,例如:以水稻為代表的禾本科植物為一類本底材料,以空心菜為代表的旋花科植物為一類本底材料。
農業生態浮島自古就一直被聰明而勤勞的人們用于水上種植農作物。
▲農業生態浮島的起源
東晉學者郭璞在《江賦》中記載有“標之以翠翳,泛之以游菰,播匪藝之芒種,挺自然之嘉蔬”之句。賦中“泛之以游菰”,指的是漂浮的葑田,“芒種”與“嘉蔬”指的是長于浮田或生態浮島之上的水稻和蔬菜。
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中記載的架田,則“以木縛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于木架上而種藝之,其木架田丘,隨水高下浮泛,自不蔞浸”。
中國歷史上的人工生態浮島主要用于農業生產又稱浮田或葑田、架田。最確切的記載出現在宋朝,但據學者們的考證,浮田型生態浮島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候,它是一種非常高產的農田,以致于一些拉丁美洲國家,乃至南端的波利維亞,至今還在廣泛使用。由于浮田型生態浮島具備分解營養物的功能,需要不定期的補充肥料,一般用農作物的秸稈。
古代使用浮田型生態浮島進行農作物種植。
▲古代農業生態浮島種植工藝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很多地區水域污染日益嚴重,科研部門著手模仿浮田結構制作生態浮島,將水生植物種植在浮島上起到凈水目的,并取得很多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
水體凈化實際就是將水中多余的N、P等營養物從水中去除,而氮磷是植物必須的營養物,因此,在凈水同時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也是一種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為缺少土地的地方提供“新土地”資源,可以種植水稻、蔬菜等經濟作物。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